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反脣相譏的意思、反脣相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反脣相譏的解釋

受到指責不服氣而反過來對對方加以譏諷。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誤增不字義》:“於是知不善讀書而率臆妄改,皆與古人反脣相譏也。”亦作“ 反唇相譏 ”。 巴金 《秋》一:“‘三妹,你怕什麼?我又不會把你嫁給 枚 表弟,’ 覺民 反唇相譏地說。”《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姑娘聽出話裡帶刺,并沒反唇相譏。”參見“ 反脣 ”、“ 反脣相稽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反脣相譏(也寫作“反唇相譏”)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受到指責或批評時,不服氣地反過來諷刺或責問對方。其核心含義是用尖刻的語言回擊對方的指責,帶有對抗性和辯駁的意味。

一、釋義與出處

該成語最早見于《漢書·賈誼傳》,原文為“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描述婆媳不和時互相責難的情景。“稽”意為計較、責問,後演變為“譏”(諷刺)。其字面指“翻動嘴唇互相譏諷”,引申為不甘示弱地回嘴反駁。來源依據為權威辭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字詞解析

三、用法特征

  1. 語境要求: 需存在先行的指責或挑釁行為,常用于辯論、争執場景。
  2. 情感色彩: 多含貶義,暗示态度強硬、缺乏包容,但也可體現據理力争。
  3. 語法功能: 在句中作謂語,如“他當即反唇相譏,駁斥了對方的污蔑”。

四、現代應用示例

面對無端質疑,她并未沉默,而是引據事實反唇相譏,維護了自身尊嚴。

此例體現了成語在當代語境下“以理抗争”的用法,收錄于《漢語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


來源說明: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3. 《漢語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2002年。

網絡擴展解釋

“反脣相譏”(現代多寫作“反唇相譏”)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受到指責時不服氣,反過來用譏諷的話回擊對方。例如《漢書·賈誼傳》中的典故“婦姑不相說,則反唇而相稽”,後演變為“譏”以強調諷刺意味。

二、結構分解

三、用法與例句

四、近義辨析

五、來源與演變
最早見于《漢書·賈誼傳》中“反唇而相稽”,清代俞樾在《古書疑義舉例》中明确使用“反唇相譏”,現代更常用“譏”替代“稽”以強化諷刺語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暗處百功白酇悲促崩脆才用草率從事長須抄略春條楚王城爨夫打诃阨急反撥繁慮犯傻廢負枌栱拱挹指麾鈎緣子冠具鬼州鼓眩合後宦牒環玦會錢剪發杜門漿酒藿肉簡縮桀溺眷寵料食靈方利尿哩也波哩也啰埋名埋汰買醉卯睡秘樂齧厀髼鬃青年團窮荒絶僥入纂散熱器三檐青羅傘鼠輩廋詞素标騰英特書通話通眉通竅玩歲愒時謝練欣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