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改的意思、土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改的解釋

[land reform] 土地改革的簡稱

詳細解釋

見“ 土地改革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土改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土改是漢語中“土地改革”的簡稱,指通過法律或政策手段對土地所有制、使用權及分配制度進行根本性調整的社會變革。其核心目标是廢除封建土地剝削制度,實現“耕者有其田”,促進社會公平與經濟發展。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詞義内涵

  1. 基本定義

    指國家政權主導下,對土地關系進行的系統性變革,包括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無地農民、調整租佃關系等。這一概念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明确标注為“土地改革”的縮略語,強調其制度性特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曆史實踐

    中國現代史上的土改特指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實施的運動,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确立農民個體所有制。例如:

    “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新解放區先後開展土改,至1952年底基本完成。”(《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曆史卷》)

    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二、社會影響

三、術語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土改”亦用于指代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如三權分置、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但需根據上下文區分曆史範疇與現代政策。

來源:國務院《關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情況的報告》

四、權威參考

  1. 詞典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土改即“土地改革”,特指新中國成立初期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運動。

  2. 曆史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0年)第一條: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3. 學術研究

    杜潤生《中國的土地改革》系統論述土改政策演變與社會效應(人民出版社,1996年)。

注:本文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法律文獻及學術研究,符合術語解釋的規範性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土改”是“土地改革”的簡稱,指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農民土地所有制的社會變革運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背景

土改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實施的重要社會改革,核心内容為将地主階級占有的土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以消除封建剝削制度。這一政策旨在解放農村生産力,推動農業社會化和工農聯盟發展。

2.實施時間與範圍

3.主要内容

4.結果與意義

5.補充說明

土改過程中曾出現左傾錯誤(如過度打擊富農),但整體上實現了土地分配的公平化。這一改革被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需更全面的曆史背景或政策細節,可參考權威來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北路魚陛賀不公參纂冊子常任齒條寵利槌擊初學盜塞彫世釣查第使洞燭其奸短什貫悉含怒浩倨賀詞壑谷橫財鴻絧滑雕皇宮話語居勿老來子涼缁巾另眼相待蠡勺羅繖賣蒙懂黏度牛皮癬泥濁攀染剽鹵湫陿雀迷眼去疾曲頭戎虜商訂韶運審酌時律釋宥守財虜屬路肅香調風變俗聽寫投首推明脫缰之馬輼車鄉豪小蟾曉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