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時律的意思、時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時律的解釋

合于節氣的音律。古時設十二管,以察八音之清濁,謂之律呂。認為律呂不正則諸氣不和。《後漢書·明帝紀》:“事畢,升靈臺,望元氣,吹時律,觀物變。” 李賢 注:“時律者,即《月令》‘孟春律中太簇,仲春律中夾鐘’之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時律"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自然節律與曆法法則 指自然界季節更替、萬物生長的周期性規律,以及人類據此制定的曆法準則。古人通過觀測天文、物候變化,總結出指導農事和社會活動的時序法則,強調天人相應。

《禮記·月令》詳細記載了十二月令對應的天象、物候與政令,體現了"時律"思想,如"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東風解凍,蟄蟲始振"(《禮記正義》卷十四)。

《漢語大詞典》釋為"合于時節的氣候",強調其自然規律屬性(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版,第5卷第715頁)。

二、音律與時空的統一 在古代樂律學中,"時律"特指與十二月令相配的音律系統,将時間維度融入音樂理論。十二律呂(黃鐘、大呂等)對應不同月份,體現"律曆融通"的哲學觀。

《淮南子·天文訓》載:"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為六十音……以十二月律為之數",揭示了音律與時空的關聯(中華書局點校本,2012年,第87頁)。

《史記·律書》進一步闡釋:"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禀于六律,六律為萬事根本焉",說明時律對社會制度的指導意義(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240頁)。

學術價值與文化影響

"時律"概念貫穿中國古代天文、農學、音樂及政治制度,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體實踐。現代研究中,其科學内涵被重新審視,如物候學對季節規律的驗證(《中國農史》2020年第4期相關研究)。該詞至今保留在"應時而動""律呂調陽"等文化語境中。


參考文獻來源:

《漢語大詞典》線上數據庫:http://www.hydcd.com(檢索詞:時律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淮南子》原文:https://ctext.org/huainanzi

國學導航《史記·律書》: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j/130.htm

中國知網《傳統時律思想與物候學關系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時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時律”由“時”和“律”組成:

組合後,核心含義為“符合節氣的音律”,即古代通過音律與節氣對應的系統來觀測自然規律()。


二、詳細解釋

  1. 古代音律體系
    古人設十二律管(六律六呂),通過吹管觀察音律清濁,判斷節氣是否調和。例如:

    • 孟春對應“太簇”律,仲春對應“夾鐘”律()。
    • 若音律與節氣不符,則認為“諸氣不和”,可能引發自然異常()。
  2. 曆史文獻記載
    《後漢書·顯宗孝明帝紀》提到“吹時律,觀物變”,指通過音律觀測節氣變化()。

  3. 延伸意義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事物發展的時序性規律,如季節更替、社會變遷的節奏()。


三、使用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音律與節氣的關系,可參考《月令》等典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拜把子撥遣重版從欲蹙擊當前稻鼈方割返真元發野趺座高美高名鈎喙苟且因循骨官柳鬼車鳥貴質寒慘慘寒蟬凄切後辛懷居昏世火暴霍嫖姚建德奬勸簡劄驕倨叫絶劫禅驚躍謹惜今有術計時巨壑萊舞免懷之歲棉煙偏岸匹禽僻阻襆被仆固钤攝丘壟衢關曲悟人王上輔食箪漿壺石凍霜營稅算甛醹王考嗚乎顯考歙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