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ound;circular;round and round of]∶圓圓的樣子
團團似明月
(2) [fat]∶引申為肥胖
面團團
(3) [round moon]∶圓月
長風送蕩漾,浩露洗團團。——宋· 孔平仲《月夜》
(4) [clustering]∶簇聚的樣子
樹碧團團
(5) [rounding;around]∶圍繞、旋轉的樣子
團團一遭土牆
(6) [whole;everywhere]∶全部;到處
團團尋蹤迹
(7) [ball]∶球狀物
捏成團團
(1).圓貌。 漢 班婕妤 《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南朝 宋 謝惠連 《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團團滿葉露,析析振條風。” 宋 王安石 《黃6*菊有至性》詩:“團團城上日,秋至少光輝。”
(2).引申為肥胖。 唐 歐陽詢 《嘲長孫無忌》詩:“隻因心渾渾,所以面團團。”
(3).指圓月。 宋 蘇轼 《次韻毛滂法曹感雨詩》:“空庭月與影,強結三友歡;我豈不足歟?要此清團團。” 宋 孔平仲 《月夜》詩:“長風送蕩漾,浩露洗團團。”
(4).簇聚貌。 前蜀 韋莊 《登漢高廟閑眺》詩:“天畔晚峰青簇簇,檻前春樹碧團團。” 宋 梅堯臣 《賀永叔得山桂》詩:“團團緑桂叢,本自幽巖得。” 清 洪昇 《長生殿·重圓》:“撒團團翠雲,堆一溜秋光。”
(5).圍繞、旋轉貌。 唐 顧雲 《築城篇》:“畫閣團團真鐵甕,堵闊巉巖齊石壁。” 宋 蘇轼 《送安節》詩之十:“應笑謀生拙,團團如磨驢。”《水浒傳》第七三回:“三個上得山來,天尚未明,來到山頭看時,團團一遭土牆。”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走馬燈》:“走馬燈者,剪紙為輪,以燭噓之,則車馳馬驟,團團不休。”
(6).猶慱慱。憂苦不安貌。 漢 張衡 《思玄賦》:“志團團以應懸兮,誠心固其如結。” 唐 李賀 《漢唐姬飲酒歌》:“妾身晝團團,君魂夜寂寂。”
(7).全部;到處。《西遊記》第十四回:“諕得這六個賊,四散逃走,被他拽開步,團團趕上,一個個盡皆打死。”《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一個十全的家業,團團都做在船上。”《水浒傳》第五回:“ 周通 道:‘這賊秃不是好人,倒着了那厮手腳,卻從那裡去了?’團團尋蹤迹,到後山,見一帶荒草平平地都滾倒了。”
(8).猶層層。 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十五章:“有時,被敵人團團包圍,甚至被人‘壓頂’……他( 周仆 )卻毫不沮喪。”
(9).球狀物。 艾明之 《雨》:“他撕下一片鍋巴,捏成團團,一面嚼着,一面回到房間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團團漢語 快速查詢。
“團團”在漢語中屬于疊音形容詞,主要有以下兩個義項:
一、形容圓形或環繞狀 指物體呈現完整的圓形輪廓或呈環繞姿态。如“明月團團”“衆人将祭台團團圍住”。該用法常見于描述自然景物或人群聚集狀态,《現代漢語詞典》将其釋義為“圓的樣子”,參考例證可見蘇轼《次韻子由·浴罷》中“團團如磨牛,步步踏陳迹”。
二、表示密集聚合狀态 指事物緊密聚集、不留空隙的形态。如“團團濃霧”“嬰兒蜷縮成團團”。此義項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标注為“凝聚不散貌”,《水浒傳》第九十回中“隻見黑氣團團,滾将入來”即屬此類用法。
該詞作為AA式疊音構詞,通過音節重複增強了事物形态的具象感,在口語和文學作品中均具有較高使用頻率。需注意現代漢語中“團團”不含計量單位含義,與量詞“團”存在本質區别。
“團團”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形狀描述
引申含義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及方言資料,若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來源網頁。
闇汶巴馬子抱角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悲悚壁道兵丁不教而殺不宣而戰徹行辭醴麤樸店子鬥才惰傲稾稅關隘關羽韓山石耗磨辰橫金虎溪監領階庭極相思坑儒戀皁獵攦賣苦力盲詞哪門子撓情排溺樸僿骞污绮飾乞索兒求竭岖崯任真自得入務三江身段生悶氣神堯攝判失道寡助適景食肉十守説城數學探抽天事通鋪團攣吞鈎菟裘微陋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