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团团的意思、团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团团的解释

(1) [round;circular;round and round of]∶圆圆的样子

团团似明月

(2) [fat]∶引申为肥胖

面团团

(3) [round moon]∶圆月

长风送荡漾,浩露洗团团。——宋· 孔平仲《月夜》

(4) [clustering]∶簇聚的样子

树碧团团

(5) [rounding;around]∶围绕、旋转的样子

团团一遭土墙

(6) [whole;everywhere]∶全部;到处

团团寻踪迹

(7) [ball]∶球状物

捏成团团

详细解释

(1).圆貌。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宋 王安石 《黄6*菊有至性》诗:“团团城上日,秋至少光辉。”

(2).引申为肥胖。 唐 欧阳询 《嘲长孙无忌》诗:“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3).指圆月。 宋 苏轼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诗》:“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歟?要此清团团。” 宋 孔平仲 《月夜》诗:“长风送荡漾,浩露洗团团。”

(4).簇聚貌。 前蜀 韦庄 《登汉高庙闲眺》诗:“天畔晚峰青簇簇,槛前春树碧团团。” 宋 梅尧臣 《贺永叔得山桂》诗:“团团緑桂丛,本自幽巖得。” 清 洪昇 《长生殿·重圆》:“撒团团翠云,堆一溜秋光。”

(5).围绕、旋转貌。 唐 顾云 《筑城篇》:“画阁团团真铁瓮,堵阔巉巖齐石壁。”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之十:“应笑谋生拙,团团如磨驴。”《水浒传》第七三回:“三个上得山来,天尚未明,来到山头看时,团团一遭土墙。”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

(6).犹慱慱。忧苦不安貌。 汉 张衡 《思玄赋》:“志团团以应悬兮,诚心固其如结。” 唐 李贺 《汉唐姬饮酒歌》:“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7).全部;到处。《西游记》第十四回:“諕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一个十全的家业,团团都做在船上。”《水浒传》第五回:“ 周通 道:‘这贼秃不是好人,倒着了那厮手脚,却从那里去了?’团团寻踪迹,到后山,见一带荒草平平地都滚倒了。”

(8).犹层层。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有时,被敌人团团包围,甚至被人‘压顶’……他( 周仆 )却毫不沮丧。”

(9).球状物。 艾明之 《雨》:“他撕下一片锅巴,捏成团团,一面嚼着,一面回到房间来。”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团团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团团”在汉语中属于叠音形容词,主要有以下两个义项:

一、形容圆形或环绕状 指物体呈现完整的圆形轮廓或呈环绕姿态。如“明月团团”“众人将祭台团团围住”。该用法常见于描述自然景物或人群聚集状态,《现代汉语词典》将其释义为“圆的样子”,参考例证可见苏轼《次韵子由·浴罢》中“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二、表示密集聚合状态 指事物紧密聚集、不留空隙的形态。如“团团浓雾”“婴儿蜷缩成团团”。此义项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标注为“凝聚不散貌”,《水浒传》第九十回中“只见黑气团团,滚将入来”即属此类用法。

该词作为AA式叠音构词,通过音节重复增强了事物形态的具象感,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均具有较高使用频率。需注意现代汉语中“团团”不含计量单位含义,与量词“团”存在本质区别。

网络扩展解释

“团团”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变化,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形状描述

    • 指事物呈圆形或圆润的状态,如“团团似明月”。
    • 也可形容簇聚、层层围绕的样子,例如“树碧团团”。
  2. 引申含义

    • 肥胖:如“面团团”形容人丰满的体型。
    • 圆月:古诗中常用“团团”代指满月,如“长风送荡漾,浩露洗团团”。
    • 动态描述:表示旋转或围绕的动作,如“团团转”“团团围住”。

二、使用场景

三、方言与特殊用法

四、例句参考

  1. “那时的塔特尔耕地被团团包围着。”
  2. “壁画不在团团围住的博物馆里,而在曼图亚公爵殿的小房间中。”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词典及方言资料,若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表链兵变瀍涧惩难弛缓出乖露丑大决电游粉皮干惹构薄瓜农掼纱帽悍睛黑檎后害坏醋欢情化俗胡弄局壶峤翦刈嫉妒赳赳桓桓君山老父君子竹矩坐柯叶老狗乐地憀戾扪诊沕滑逆反心理凝涩女表偏角皮胶鄱阳湖葡萄乾汽车渡船请先入瓮柔靡软缎三回五次纔可山颓木坏生拉硬拽生虏石投大海诗味收簇输纳所图不轨逃河脱解外流河雾涌云蒸乡邻写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