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對将領的十項要求。《淮南子·兵略訓》:“将者必有三隧、四義、五行、十守……所謂十守者,神清而不可濁也,謀遠而不可慕也,操固而不可遷也,知明而不可蔽也,不貪於貨,不淫於物,不嚂於辯,不推於方,不可喜也,不可怒也。”
“十守”是一個源自古代軍事理論的詞彙,最早見于《淮南子·兵略訓》,特指對将領的十項核心要求。以下是具體解釋:
基本含義
由“十”(數量)和“守”(堅守)組成,表示将領需長期堅守的十種品質或準則,強調将領在軍事行動中的修養與行為規範。
具體要求(引自《淮南子》)
應用場景
常用于軍事或管理學領域,形容領導者需具備全面的素質,或在複雜環境中保持原則。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古文出處或現代延伸解讀,可參考《淮南子·兵略訓》原文或權威詞典。
《十守》是一個成語,意為守衛十分嚴密,形容對某事物非常重視且嚴格保護。
《十守》的部首是“宀”和“士”,拆分後可以得到“十”和“守”兩個部分。
“十”的筆畫數為二畫,而“守”的筆畫數為八畫。
《十守》一詞來源于《古文觀止》中的一篇文章。目前并無繁體字的使用,隻有簡體字。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對于《十守》這個詞來說,并沒有明顯的古代寫法。
他對家裡的財産保持着十守的态度,從不放松戒備。
守夜、守護、守紀、守信、守時
嚴守、謹守、緊守
放任、疏忽、敷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