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row something at a rat,but afraid to break the vase;caution in taking action;burn not your house to rid it of the mouse;spare the rat to save the dishes;those who live in grass house should not throw stones] 投打靠近器物的老鼠怕傷了器物。比喻想打擊壞人而又有所顧忌,怕傷害好人而不敢作為
比喻欲除害而有所顧忌。語本 漢 賈誼 《治安策》:“裡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於貴臣之近主乎!”《北齊書·文苑傳·樊遜》:“至如投鼠忌器之説,蓋是常談;文德懷遠之言,豈識權道。”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三:“ 蔡京 用事,首逐先臣,極力傾擠,寘之死地。一時忠良,相繼貶竄。方遂其指鹿為馬之計,豈復以投鼠忌器為嫌。” 明 楊珽 《龍膏記·羅織》:“為他是丞相上賓,投鼠忌器,隻得且忍耐了。”《春風》1979年第2期:“﹝ 張6*志6*新 ﹞烈士敢于逆潮流而動,無投鼠忌器之顧慮,有破釜沉舟之決心,為了真理,頭可斷,血可流。”亦作“ 投鼠之忌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宮闱·今上家法》:“聞上初見彈 呂 疏,聖意甚不懌,特以貴妃故,有投鼠之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梅女》:“某即有罪,倘死於寓所,則咎在小生。請少存投鼠之忌。”亦省作“ 投鼠 ”。 明 陸采 《懷香記·鞫詢香情》:“流言欲成投鼠誤,偏惑猶然見豕訛。”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投鼠忌器漢語 快速查詢。
投鼠忌器(拼音:tóu shǔ jì qì)是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成語提醒人們權衡利弊,但也警示過度顧慮可能錯失良機。其核心矛盾在于“目标”與“代價”的平衡,至今仍具現實指導意義。
《投鼠忌器》是一個成語,意為在對付同一個敵人時,由于過分忌憚敵人的利器而不敢行動。
《投鼠忌器》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言,拆分筆畫為8畫。
《投鼠忌器》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中的項羽本紀。其中記載了項羽與韓信争奪霸權的故事。在故事中,項羽軍隊中有一隻老鼠咬壞了韓信所使用的利劍。韓信見到老鼠後,将其放生,并對群臣說:“我投了老鼠,卻放了一把神器。”他的意思是他忌憚利劍被破壞,因為它是他對付敵人的利器。
《投鼠忌器》的繁體字為《投鼠忌器》。
古時候《投鼠忌器》的寫法與現在的寫法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他對手的影響力很大,但他卻因為《投鼠忌器》,沒有采取更為激進的行動。
忌憚、敵人、利器、行動、投了老鼠、利劍。
因循守舊、畏首畏尾、顧影自憐。
大膽行事、勇敢直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