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日曲水的意思、三日曲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日曲水的解釋

指三月三日聚集在環曲水渠之旁進行的流觞宴飲活動。《晉書·束晳傳》:“ 武帝 嘗問 摯虞 三日曲水之義, 虞 對曰:‘ 漢章帝 時, 平原 徐肇 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邨人以為怪,乃招擕之水濱洗祓,遂因水以汎觴,其義起此。’帝曰:‘必知所談,便非好事。’ 晳 進曰:‘ 虞 小生,不足以知,臣請言之。昔 周公 城 洛邑 ,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詩雲:羽觴流波。又 秦昭王 以三日置酒 河 曲,見金人奉水心之劍,曰:令君制有西夏。乃霸諸侯。因此立為曲水。二 漢 相緣,皆為盛集。’帝大悅,賜 晳 金五十斤。” 南朝 宋 顔延之 、 南朝 齊 王融 、 南朝 梁簡文帝 均有《三日曲水詩序》。參見“ 流觴曲水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日曲水(sān rì qū shuǐ)是源自中國古代的傳統民俗活動,特指農曆三月初三(上巳節)在水邊舉行的祓禊(fúxì)儀式與宴飲雅集。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層:

一、字面釋義

“三日”即農曆三月初三,“曲水”指蜿蜒的流水。合稱指古人于上巳節在環曲的水渠旁宴飲,并讓酒杯順流而下,停于誰處則飲酒賦詩的風雅習俗。此活動兼具祈福消災與文人社交的雙重性質,如《漢語大詞典》釋義:“舊時風俗,于農曆三月上巳日(後固定為三月初三)在水邊宴飲,以祓除不祥……後亦泛指遊賞宴飲”。

二、曆史淵源與文化内涵

  1. 祓禊儀式

    源于周代祭祀傳統,《晉書·禮志》載:“三月上巳,官民皆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古人以流水象征潔淨,通過盥洗、香薰等方式驅除晦氣,祈求健康。

  2. 曲水流觞雅集

    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記載永和九年(353年)會稽山陰蘭亭的“修禊事”,文人列坐曲水兩側,酒杯隨波流轉,賦詩助興,成為文化典範。“曲水流觞”由此成為文人雅士的經典意象。

三、文化演變與象征意義

四、現代傳承

如今浙江紹興蘭亭景區每年舉辦“蘭亭書法節”,複原曲水流觞場景,延續這一文化遺産的儀式感與藝術精神。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三日曲水”釋義
  2. 《晉書·禮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王羲之《蘭亭集序》(《晉書·王羲之傳》)
  4. 杜甫《麗人行》(《全唐詩》卷二百一十六)
  5. 紹興市文旅局官網:蘭亭書法節介紹

網絡擴展解釋

“三日曲水”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彙,主要與三月三日的傳統習俗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農曆三月三日人們聚集在環曲的水渠旁,進行流觞宴飲的活動。這一習俗源于古代祓禊儀式,通過在水邊飲酒、賦詩以驅邪祈福。


曆史典故

  1. 漢代起源說
    據《晉書·束晳傳》記載,漢代章帝時期,徐肇三月初三連生三女後皆亡,鄉民認為不祥,遂到水邊洗濯祓除災厄,後演變為曲水流觞活動。

  2. 周公起源說
    束晳反駁了漢代起源的說法,提出該習俗可追溯至西周周公營建洛邑時,以流水泛酒為樂,并引用逸詩“羽觞流波”佐證。


文化内涵


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中,形容古代風雅集會,或隱喻人際交往的短暫與淺淡(此比喻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詩詞引用或活動流程,可參考《晉書》《荊楚歲時記》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闇僞百仞避處避稅哺露不能夠側遲傳貂睹當飛頭豐年兆風鸢負羁鈎星故公河叉和成宏烈荒悸花繡混唚簡淡減動簡功簡旨健足椒房饑寒交至經畫機知聚集考治空谷累譯連合六幺龍鬣漉漉馬捉老鼠妙趣橫生末工木椌幕席鑷白孽妾飄揚壖垣散绮上網本燒胡了洗臉水叔末碎務籉笠戃恍壇墠提胡蘆投合罔覺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