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切責的意思、切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切責的解釋

[reprimand] 嚴厲責備

詳細解釋

互相切磋責勉。《論語·子路》“切切偲偲” 何晏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切切偲偲,相切責之貌。”

(1).嚴詞斥責。《漢書·溝洫志》:“禦史大夫 尹忠 對方略疏闊,上切責之。”《後漢書·李雲傳》:“詔切責 蕃 秉 ,免歸田裡。”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宦者》:“ 繼恩 收 蜀 有功,宰相欲以為宣徽使。天子以為宦官不可令預政事,切責丞相,而置宣政使以命 繼恩 。”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毆驸馬》:“上大怒,下旨切責,奪其父職為民。”

(2).急切求索。 唐 元結 《舂陵行》:“軍國多所需,切責在有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切責,漢語複合詞,由“切”與“責”兩個語素構成。從構詞法分析,“切”作副詞時表“深切、懇切”義(《漢語大詞典》第2卷),引申為态度嚴肅;“責”本義為“求取”,後演變為“要求、責備”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二字組合後,核心語義指向“用嚴厲态度進行責備”,常見于政論性文本與曆史典籍。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具有特殊語用色彩。《漢書·翟方進傳》載成帝“切責公卿”指君主對臣下的正式訓斥,凸顯權威性語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漢書》卷八十四)。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用“切責使者”描述上級對使節的嚴厲問責,展現制度性追責場景。

現代漢語中,“切責”多用于書面語體,如《魯迅全集》第四卷“切責當局之昏聩”,延續了其作為正式批評用語的功能。該詞在語義強度上介于“批評”與“斥責”之間,特指基于道義立場的嚴肅追責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切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别,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嚴厲責備
    指以嚴肅的态度或言辭斥責他人。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最為常見,例如:

    • 《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記載漢文帝“重自切責之”,即嚴厲責備劉長的行為。
    • 《後漢書·李雲傳》提到皇帝“诏切責蕃、秉”,指通過诏書嚴詞斥責官員。
  2. 古代引申義:互相切磋責勉
    源自《論語·子路》“切切偲偲”,原指朋友間相互督促、勉勵。漢代馬融注解為“相切責之貌”,即通過切磋實現共同進步。


二、詞義演變與使用場景


三、其他解釋(較少見)

唐代文獻中偶見“急切求索”的用法,如元結《舂陵行》“軍國多所需,切責在有司”,此處“切責”指向官員急切催征物資,但此義項使用頻率較低。



“切責”的核心含義為嚴厲批評,需結合語境區分其古今差異。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栝兵防碧雲霞不經之說倉龍廁足齒輪傳動初年錯磨風魔奮怒高駕疙瘩湯劊伍赫炫洪深花花點點回腸百轉渾實嗟詠金蟬伎癢君子醫忾敵糠粃忼爽恇恇老人山兩楚練帨龍幡馬封馬胡子毛石鷗閣平進辟邪燼譜列強立遷進漆器豈直趨步曲複曲畏軟絆山場善地山枯神捷世味獸吻摅誠輸捐談述潭水鶗鴂下筆成章霞想熙德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