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ustered and exasperated] 呼吸急促,狼狽不堪。因憤怒或激動而慌張地說話、回答或喊叫
他們在憤怒中氣急敗壞地作了回答
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形容十分慌張或惱怒。《水浒傳》第五回:“隻見數個小嘍羅氣急敗壞,走到山寨裡叫道:‘苦也!苦也!’大頭領連忙問道:‘有什麼事,慌做一團?’”《說嶽全傳》第七一回:“忽見那些逃回軍士,氣急敗壞,跑回營來。”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約摸有烙十張餅的時候,這才氣急敗壞的跑回來,鼻子凍得通紅,嘴裡一陣一陣的噴着白蒸氣。”
“氣急敗壞”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在極度憤怒、焦急或受挫時失去冷靜,表現出慌亂、失态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探究該成語的出處或更多例句,建議查閱權威漢語詞典或文學作品以獲取更豐富的語境參考。
氣急敗壞是一個成語,形容非常生氣或煩躁而失去理智和平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氣急敗壞》的部首分别是氣(氣和4畫)和貝(貝和7畫)。筆畫的總數是11畫。
來源:
《氣急敗壞》的出處來自于古代小說《紅樓夢》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賈母因為驕縱的賈琏和晴雯秘密關系的事情非常生氣和煩惱,就用這個成語形容她的心情。
繁體:
《氣急敗壞》的繁體字為「氣急敗壞」。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敗」的寫法有時會使用「貝」的偏旁,所以古時候寫「氣急敗壞」有時也可以寫為「氣急貝壞」。
例句:
他聽到這個壞消息後,氣急敗壞地砸碎了所有的花瓶。
組詞:
氣憤、急躁、敗北
近義詞:
暴跳如雷、大發雷霆、怒不可遏
反義詞:
心平氣和、泰然自若、淡定自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