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飨的意思、祭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飨的解釋

同“ 祭享 ”。《晉書·慕容儁載記》:“祭饗朝慶,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清史稿·禮志二》:“舊制,祭饗用生牢,頒百官胙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祭飨(jì xiǎ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特指古代以酒食、犧牲等供奉神靈或祖先的祭祀儀式,強調通過獻享表達敬畏與祈求。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1. “祭”的本義

    甲骨文字形像手持肉塊置于祭台(示)之形,《說文解字》釋為“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核心含義是向神靈或祖先敬獻供品。

  2. “飨”的涵義

    《說文解字》注:“飨,鄉人飲酒也”,金文字形為二人對坐共食,引申為以酒食款待神靈。《周禮·春官·大宗伯》鄭玄注:“飨,獻也”,強調以飲食獻享。

  3. 複合詞“祭飨”

    二字結合後,專指通過供奉酒食、犧牲以享神祖的儀式行為,如《漢書·郊祀志》載:“修五禮,祭飨山川”。


二、文化語境中的儀式特征

  1. 供品與對象

    需陳設酒醴、牲牢(牛、羊、豕)、谷物等,對象包括天地神明(如《禮記·祭法》之“燔柴祭天”)及祖先亡靈(《論語·為政》:“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飨之以禮”)。

  2. 儀式功能

    兼具報謝神恩(《詩經·小雅·楚茨》:“先祖是皇,神保是飨”)與祈福禳災(《左傳·僖公五年》:“明德以薦馨香,神其飨之”)的雙重目的。

  3. 禮制規範

    需依等級行“太牢”“少牢”之禮,并有祝禱、樂舞等程式,如《儀禮·特牲饋食禮》詳載士階層的祭飨流程。


三、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1. 古典文獻中的延伸

    偶喻“追念恩澤”,如《後漢書·馮衍傳》載:“祭飨懷昔”,但核心仍圍繞祭祀本義。

  2. 當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民俗研究或文學描寫,如描述傳統中元節“祭飨亡魂”的習俗,或考古學對商周祭飨禮器的分析。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2. 鄭玄注《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
  4.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中華書局,2011年)
  5. 孔穎達《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6.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2009年)
  7. 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中華書局,2004年)

網絡擴展解釋

“祭飨”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ì xiǎng,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祭飨”同“祭享”,指通過供奉祭品來祭祀神靈或祖先。其中“飨”本義為以酒食款待賓客,在祭祀語境中引申為神靈“享用”祭品。

  2. 詞義擴展
    在古代文獻中,該詞常用于描述正式的祭祀儀式,如《晉書》提到帝王在朝慶時需穿衮衣、戴九旒冠冕進行祭飨。


引證與用法

  1. 古代典籍

    • 《晉書·慕容儁載記》記載:“祭飨朝慶,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強調祭祀的莊重性。
    • 《清史稿·禮志二》提到:“祭飨用生牢(活牲),頒百官胙肉”,說明祭祀流程與祭品分配。
  2. 現代解釋
    在當代語境中,“祭飨”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指代傳統祭祀活動。


結構分析


“祭飨”是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詞彙,既包含供奉行為,也蘊含對神靈的敬畏與祈求。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儀式細節,可參考《晉書》《清史稿》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阿八白豆蟬腹炒鐵丞倅焠輪登實釣客吊鋪泛流飛蛾赴燭烰烰負傷工機刿心刳肺韓彭化城鹄白灰垢會勝胡拿教友接龍金雞步帳積輕濟世救人舅太太亢池科瑣老春糧饋靈警靈室麟角鳳嘴鑼經南貨男女授受不親袢熱碰鎖傾動熱戲鱬鰗魚升擦盛指慎重十進制首術四瀛饕殘撻尾停電網格物聯網箱奁賢好銜級狹義攜雲握雨欣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