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敕正的意思、敕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敕正的解釋

亦作“勅正”。整饬;整頓。《漢書·翟方進傳》:“ 方進 國之司直,不自敕正以先羣下。”《漢書·谷永傳》:“誠敕正左右齊栗之臣,戴金貂之飾,執常伯之職者,皆使學先王之道,知君臣之義。”《後漢書·馬嚴傳》:“宜敕正百司,各責以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敕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ì zhèng,其核心含義為整饬、整頓,尤其指通過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告誡進行糾正和規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敕:本義為帝王的诏令或告誡(如“敕命”“敕書”),亦有“整頓”之意(同“饬”)。
    • 正:指糾正、不偏斜,符合法則。
      兩字組合後,詞義強調通過權威指令進行整頓,使事物歸于正軌。
  2. 文獻用例

    • 《漢書·翟方進傳》:“方進國之司直,不自敕正以先羣下。”
      意為翟方進作為國家監察官員,未能自我整饬以表率下屬。
    • 《後漢書·馬嚴傳》:“宜敕正百司,各責以事。”
      指應整頓百官,明确各自的職責。
  3. 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政治或官場語境,涉及對官員行為、機構職能的規範,如帝王下诏整頓吏治或調整行政體系。

  4. 其他形式
    亦寫作“勅正”,為異體字形式。

“敕正”是帶有權威性質的整頓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強調通過命令或制度進行系統性糾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敕正,這個詞意思是正式命令或正式糾正的行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文”部,右邊是“止”部。總共有9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 在繁體字中,敕正的寫法保持不變。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通常兩個部分的形狀更加簡單。 以下是一個例句:“皇帝下敕正,命令大臣改正錯誤。”在這個句子中,敕正用來表示皇帝下發的正式命令或糾正行為。 一些與敕正相關的詞彙包括敕書、敕令、正式、糾正等。這些詞可以作為敕正的同義詞,表示相似的意思。相反,相對于敕正,還可以使用詞如違反、錯誤、不正當等,以表示行為的相反意義。 這是關于敕正的簡要介紹,旨在滿足您的要求,并直接給出與詞相關的信息和結果。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