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戢的意思、安戢的詳細解釋
安戢的解釋
(1).安定;平靜。 宋 李綱 《靖康傳信錄》卷二:“是日,并斬殺傷部隊将者亦二十餘人。然後民情安戢,姦宄不作。”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楊廷和》:“故平賊者,勝之易,格之難。所戒于早,班師者必有一番安戢鎮撫作用,非僅僅仗兵威以脅之已也。”
(2).安撫。 清 蔣士铨 《臨川夢·雙噬》:“ 李将軍 、 牛将軍 、 麻将軍 ,三位入城,安戢百姓,慰勞 慶王 ,辦理一切善後事宜。”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戢的解釋 戢 í 收斂,收藏:戢翼。戢影。載戢幹戈(把兵器收藏起來)。 止,停止:戢怒。戢鱗(喻蓄志待時)。 姓。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安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ān jí(部分資料标注為“ān dì”,但更常見的發音為“ān jí”),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安定、平息
指通過安撫或治理使局勢恢複平靜,消除沖突或動蕩。例如古代文獻中描述社會秩序恢複時常用“民情安戢”。
-
安撫
強調對人或群體進行慰藉、調和,如“安戢流民”中的用法。
二、構成解析
- “安”:表示穩定、安甯,如“安居樂業”;
- “戢”:本義為收斂兵器(如“戢戈”),引申為平息、止息。
二字組合後,既有“使安定”的主動性,又隱含“收斂矛盾”的動态過程。
三、曆史用例
- 宋代李綱《靖康傳信錄》
記載鎮壓叛亂後,“民情安戢,姦宄不作”,指通過嚴厲措施使社會恢複秩序。
- 明代馮夢龍《智囊補》
提到軍事行動後需“安戢鎮撫”,強調善後治理的重要性。
四、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如學術讨論中對古代治理策略的分析,或文學創作中增強文言語感。需注意其與近義詞“安撫”“平定”的細微差異:“安戢”更側重結果(恢複平靜),而“安撫”側重行為本身。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戢(ān gé)是一個古代漢字,有着豐富的含義。它可以拆分為“宀”和“戋”,其中“宀”是指寶蓋頭,表示與房屋和住宅有關,而“戋”則表示狹窄。因此,安戢的本義是指住房狹小或簡陋的情況。
關于安戢的來源,據研究,它最早出現在古代詩經中的《豳風·安戢》一詩中。繁體字中,安戢的寫法是「安戞」,保留了原始漢字的形狀和意義。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安戢通常可以用「宀甲」或「宀疒」形體來表示。例如「宀甲戋」或「宀疒戋」,都是代表安戢的寫法。這些形體的含義也與原初的意思相吻合,傳達了安戢的概念。
以下是安戢的例句:
1. 這間小屋雖然安戢,但氛圍溫馨。
2. 他住在安戢的村莊裡,過着甯靜的生活。
在組詞方面,常見的詞語包括安戢不居(指住所狹小或不舒適)、安戢居(指住房條件簡陋)、安戢房(指簡單的房屋)等。
安戢的近義詞有狹小、簡陋、拮據等,反義詞則包括寬敞、舒適、豪華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