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安戢的意思、安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安戢的解釋

(1).安定;平靜。 宋 李綱 《靖康傳信錄》卷二:“是日,并斬殺傷部隊将者亦二十餘人。然後民情安戢,姦宄不作。”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楊廷和》:“故平賊者,勝之易,格之難。所戒于早,班師者必有一番安戢鎮撫作用,非僅僅仗兵威以脅之已也。”

(2).安撫。 清 蔣士铨 《臨川夢·雙噬》:“ 李将軍 、 牛将軍 、 麻将軍 ,三位入城,安戢百姓,慰勞 慶王 ,辦理一切善後事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安戢”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圍繞“安定”與“收斂、止息”展開。根據權威漢語辭書的解釋,其詳細意思可歸納如下:

  1. 安定、平息(紛亂、禍患): 這是“安戢”最主要的含義。指使動蕩、混亂的局面恢複平靜,使禍亂、騷動等得以止息。

    • 《漢語大詞典》釋義: “安定;平靜。” 并引用了清代魏源《聖武記》中的例句:“安戢流離,各複舊業。” 意指使流離失所的人安定下來,各自恢複原來的生計。
    • 《辭源》(修訂本)釋義: “安定,止息。” 并引用了《後漢書·陳龜傳》中的例句:“庶安戢黎庶,下蘇疲瘵。” 意思是希望(通過他的措施)能夠安定百姓,使疲憊病弱的人得到複蘇。
  2. 收斂、止息(兵器、行為): “戢”字本身有收斂、收藏的意思(如“戢兵”指收藏兵器,停止戰争)。因此,“安戢”有時也隱含着使武力、暴行等收斂、停止,從而達到安定的狀态。

    • 這個含義常隱含在第一個含義之中,特别是在描述平息戰亂、使武器入庫的語境下。例如,描述戰亂平息後,社會恢複秩序,軍隊停止行動,武器被收藏起來,可以稱為“四方安戢”。

“安戢”意指使動蕩平息、使混亂安定、使禍患止息,從而達到一種穩定、平靜的狀态。它常用于描述治理動亂、恢複社會秩序的結果或目标,帶有較強的書面語和文言色彩。

引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 - 第3卷,第1294頁。
  2. 《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1988年) - 第1冊,第0463頁。

網絡擴展解釋

“安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ān jí(部分資料标注為“ān dì”,但更常見的發音為“ān jí”),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安定、平息
    指通過安撫或治理使局勢恢複平靜,消除沖突或動蕩。例如古代文獻中描述社會秩序恢複時常用“民情安戢”。

  2. 安撫
    強調對人或群體進行慰藉、調和,如“安戢流民”中的用法。


二、構成解析


三、曆史用例

  1. 宋代李綱《靖康傳信錄》
    記載鎮壓叛亂後,“民情安戢,姦宄不作”,指通過嚴厲措施使社會恢複秩序。
  2. 明代馮夢龍《智囊補》
    提到軍事行動後需“安戢鎮撫”,強調善後治理的重要性。

四、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如學術讨論中對古代治理策略的分析,或文學創作中增強文言語感。需注意其與近義詞“安撫”“平定”的細微差異:“安戢”更側重結果(恢複平靜),而“安撫”側重行為本身。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本。

别人正在浏覽...

白茅香悲凄表決器鼻笛弊袴伯俞泣杖承奉成風斤城雉蟲落出廠價廚傳登階鼎铛耳帆舶翻手忿然作色斧砧蓋子耕垡鴻溟黃景仁睆睆緩貧會值轎行矜侉進治極珍捐賓絕世鋸霏屑軍具楷書連漉遼隔籠餅門禁蜜炬明鮮目擩耳染拗開牛渚怪驽才披剃菩薩潛穢輕俊铨政上熟失隕抒廁水鶴私行酸曲訴理所五鳳樓物貢鮮妝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