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高之造詣。 宋 李之儀 《跋<淩歊引>後》:“ 方回 又以一時所寓,固已超然絶詣,獨無 桓野王 輩相與周旋。”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一:“ 飛卿 詞,全祖《離騷》,所以獨絶千古;《菩薩蠻》、《更漏子》諸闋,已臻絶詣,後來無能為繼。”
“絶詣”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構詞角度解析:“絶”在古漢語中常表“極緻、頂點”,如《說文解字》釋“絶”為“斷絲也”,後引申為“超越、獨一無二”;“詣”本義為“前往、到達”,《玉篇》注“詣,至也”,後演變為“學問或技藝所達到的境界”,如“造詣”一詞。二者結合,“絶詣”指學問、技藝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含“登峰造極”之意。
在文獻使用中,“絶詣”多用于形容藝術或學術成就,例如清代學者章學誠《文史通義》曾評王夫之“史學絶詣,獨有千古”,此處強調學術造詣的非凡。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專業文獻中仍作為高階評價用語,如《中國書法大辭典》稱王羲之書法“備精諸體,自成絶詣”。
需說明的是,《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絶詣”詞條,其釋義需參考《漢語大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專業辭書。
“絶詣”(jué yì)是一個漢語成語,指某種技藝或學問達到極高的境界,常用來形容造詣深厚、難以超越的水平。以下是詳細解釋:
“絶詣”由“絕”和“詣”組成:
當代多用于評價專業領域的頂尖成就,如“這位科學家的研究已達絶詣”。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來源中的文獻解析。
不熟采邑艙位朝出夕改秤挂喘嗽麤疎促坐澹茫道疏墱道得神狄隸動勞窦車騎墳場風稜赅簡蓋章幹貌瓜田李下過瘾赫赫揚揚黃牛灘滉然慧骨豁如家常茶飯檢鈎洊膺儉以養廉叫局譏論浄室禁運駶跳林下清風柳拐子柳綠桃紅麗宇龍種馬罵山門嘛呢旗能謀善斷偶坐批帖蘧車珊瑚鈎善俗識局詩鸩踏伏貪狠淘碌晩造汙泥獻丑翔鸾舞鳳夏日可畏屟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