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犀帶的意思、通犀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犀帶的解釋

飾有通犀的腰帶。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一:“ 靖康 末,括金賂虜,詔羣臣服金帶者權以通犀帶易之,獨存金魚。” 宋 嶽珂 《桯史·壽星通犀帶》:“會将舉慶典,市有北賈,攜通犀帶一,因左璫以進於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犀帶是中國古代服飾文化中的特殊配飾,指以"通天犀"角為材質制作的腰帶。其核心特征在于材質本身帶有天然紋路,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通犀帶特指"犀角中央有貫通上下的白紋",這種紋理被視為祥瑞象征。

從工藝角度分析,通犀帶需經過特殊加工:先将犀牛角切割成薄片,再通過鑲嵌工藝固定在皮革或織物腰帶上。唐代《酉陽雜俎》描述其制作"剖之,中有走影,紋如白線,通達兩端",印證了其材質特性。

曆史文獻顯示,通犀帶具有等級象征意義。《新唐書·車服志》明确記載"諸珮、绶者,三品以上通犀帶",說明其在官員服飾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宋代《夢溪筆談》進一步補充"帶銙以犀為上,通犀為最貴",反映了其在古代社會中的奢侈屬性。

從文化内涵來看,通犀帶的珍貴性源于雙重因素:一是犀角原料的稀缺性,需從東南亞進貢;二是通天犀被賦予的神秘色彩,《本草綱目》記載"通天犀乃山犀、水犀之精者,夜露不濡,能通神靈",這種認知強化了其作為身份标志的功能。

現存實物佐證可見于故宮博物院藏明代梁莊王墓出土文物,其腰帶組件采用镂雕犀角工藝,與《明會典》"一品玉帶,二品犀帶"的記載形成互證,展現了通犀帶在禮制體系中的延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

“通犀帶”是古代一種裝飾有特殊犀角的腰帶,具有以下特點:

  1. 基本釋義
    指飾有“通犀”(即通天犀角)的腰帶,常見于唐宋時期官員服飾體系。通犀角特征為中央色白、兩端漸變色,被視為珍貴材質。

  2. 材質與象征

    • 通天犀角因紋理通透而得名,《漢書》記載其“中央色白,通兩頭”,被列為宮廷珍寶。
    • 在唐代,通犀帶與玉帶同屬一品、二品官員專用配飾,三品官員隻能佩戴花紋犀帶。
  3. 曆史記載

    • 宋代靖康年間,朝廷曾下令官員以通犀帶替代金帶,作為籌措資金的手段(陸遊《老學庵筆記》提及)。
    • 嶽珂《桯史》記載過北方商人向宮廷進獻通犀帶的事件,說明其稀有性與權貴屬性。
  4. 文化地位
    通犀帶不僅是身份象征,更被賦予祥瑞含義。例如宋代文獻描述其紋路形似壽星,成為皇家慶典貢品。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古籍及詞典解釋,欲了解完整曆史演變可參考《唐會要》《老學庵筆記》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晻藹白蛉般當寶方避李嫌瓜步雲參秉赤包兒赤羽崔莺膽俞刀傷道尊東轉西轉短陋發句放款分意告奮勇個位宮相宮巷骨牌故絮含商咀征好盡晦迹韬光徽容降臨教門解鈴還是系鈴人糾拿忌厭擊越具列居士屩口白郎潛老獾叼的靈星門門吊兒邈古娘兒抛擲平面圖籤譜訖今虬髯翁軟嘴塌舌膻根上究升阻比攝影師雙角水碓讨閲同呼吸外彊中乾相莊如賓閑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