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商咀征的意思、含商咀征的詳細解釋
含商咀征的解釋
亦作“含宮咀徵”。謂沉浸于優美的樂曲之中。“宮”、“商”、“徵”均 中國 古樂中的音階名。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舞歌辭》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颯沓紈袖飛。” 唐 溫庭筠 《觱篥歌》:“含商咀徵雙幽咽,軟縠疏羅共蕭屑。” 景耀月 《長歌行》:“目成造次非相謀,含宮咀徵何悠悠!”
詞語分解
- 含的解釋 含 á 銜在嘴裡,不吐出也不咽下:含一口水。含漱劑。含英咀(?)華(喻反複琢磨體味文章的妙處)。含饴弄孫(含着糖逗小孫子,形容老年人的樂趣)。 藏在裡面,包容在裡面:包含。含義。含量。含苞。含蘊。含混
- 征的解釋 征 (③征⑦徵) ē 遠行:長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遠行的船)。 用武力制裁,讨伐: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戰(出征作戰)。南征北戰。 召集: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馬。 收
網絡擴展解釋
“含商咀征”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án shāng jǔ zhēng(其中“徵”通“征”,但需注意“徵”在古樂中讀zhǐ)。以下是詳細解釋:
1.含義
- 指沉浸在優美的樂曲或音樂氛圍中,細細品味其中的韻律美感。“商”“徵”是中國古代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中的兩個音階名,常代指音樂。成語通過“含”“咀”二字,生動比喻對音樂的細緻體悟。
2.出處與例句
- 最早出處:南朝宋詩人鮑照的《代白紵舞歌辭》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飒沓纨袖飛。”
- 後世引用:唐代溫庭筠在《觱篥歌》中寫道:“含商咀徵雙幽咽,軟縠疏羅共蕭屑。”
3.用法與近義詞
- 用法:多用于書面語,作賓語或定語,形容對音樂、詩歌等藝術形式的深度欣賞。
- 近義詞:含宮咀徵(二者可互換使用)。
4.延伸意義
- 除字面意義外,也可引申為對文學、藝術作品的反複推敲與品味。如《周書·王褒庾信傳論》提到“咀征含商”,強調對音律的講究與吟詠的細膩。
提示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詩詞典籍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含商咀征》的意思:
《含商咀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含有商量的意思。在面臨困難或重要決策時,需要進行反複思考、讨論、商議,以達成共識或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含商咀征》這個成語的部首拆分如下:
- 含(含義) - 口
- 商(商讨) - 貝
- 咀(咀嚼) - 口
- 征(征求) - 彳
總體上,這個成語由16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含商咀征》這個成語最早見于《禮記·曲禮上》:“舜曰:‘告爾商臣!吾聞弟之有商,既朝,必與諸畏項!爾公亦不可屈顯。如爾敵迫而無所征詢,下民心莫舍!如斯,厲哉怿怿!’”後來逐漸演化成現在的成語形式,形容在重大決策或問題面前需要充分商量、征求各方意見。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含商咀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含商咀征》這個成語的寫法有所不同:
各個字的古時候寫法如下:
- 含 - 肣(屍旁+水)
- 商 - 倀(人旁+匚)
- 咀 - 有(口旁+又)
- 征 - 并(幺+彳)
例句:
以下是使用《含商咀征》這個成語的例句:
1. 在制定新的公司戰略前,我們需要先進行一輪深入的《含商咀征》,以确保我們做出正确的決策。
2. 在任何重要的問題上,我們都應該采取《含商咀征》的方式,聽取各方意見,取得更好的結果。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含商咀征》相近或相關的成語有:
- 參商議決:表示在重要決策前,廣泛征求各方的意見。
- 探讨商量:意思是進行詳細讨論和商議。
而與《含商咀征》相反的成語則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