訖今的意思、訖今的詳細解釋
訖今的解釋
至今。訖,通“ 迄 ”。《漢書·王莽傳中》:“ 秦 知順民之心,可以獲大利也,故滅廬井而置阡陌,遂王諸夏,訖今海内未厭其敝。” 清 朱珪 《書馮氏家藏诰狀劄付後》:“自 元 至正 丙午訖今 乾隆 乙巳,四百二十年之系,确然可考者,賴此三紙之存。”
詞語分解
- 訖的解釋 訖 (訖) ì 完結,終了:收訖。付訖。 截止:起訖。 起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今的解釋 今 ī 現在:今天。今生。今世。今番(這次)。古為今用。今是昨非。 古昔 筆畫數:; 部首:人;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訖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解釋如下:
1.讀音與結構
- 拼音:qì jīn(注音:ㄑㄧˋ ㄐㄧㄣ)。
- 結構:由“訖”(動詞,意為結束、終止)和“今”(副詞,意為現在)組成,表示“截止到當前的時間點”。
2.基本含義
- 核心釋義:指“至今”,即某種狀态或事件從過去持續到現在的整個過程。例如:“他們的友誼訖今已經持續了十年”。
- 通假關系:“訖”通“迄”,二者在古籍中常互換使用,如《漢書·王莽傳》中“訖今海内未厭其敝”。
3.詞源與演變
- “訖”的本義:表示完結、終止(如“收訖”“付訖”),引申為時間上的截止點。
- 文獻用例:清代朱珪《書馮氏家藏诰狀劄付後》中“自元至正丙午訖今乾隆乙巳”,強調時間跨度的延續性。
4.用法與例句
- 書面語特征:多用于正式或曆史文本,如“秦滅廬井而置阡陌,訖今海内未厭其敝”。
- 現代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通常被“迄今”替代。
5.與“迄今”的對比
- 語義側重:
- 訖今:強調過去事件持續到當前的時間點(如政策實施十年)。
- 迄今:更側重現象或狀态的延續(如技術進展)。
- 語源差異:“迄今”為現代常用詞,而“訖今”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
6.使用建議
- 適用場景:學術考證、曆史文獻解讀或特定書面表達時可用“訖今”;日常交流建議使用“迄今”。
- 注意混淆:部分資料将二者視為通假,但實際使用中需結合語境區分。
“訖今”是一個具有曆史語用色彩的詞彙,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含義。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中的《漢書》及清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訖今的意思
“訖今”是指至今、至此之時的意思。表示到目前為止,特定事件或曆史時期的終結或結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訖今的”中“訖”的拆分部首為言,筆畫數為7;“今”的部首為人,筆畫數為4。
來源和繁體
“訖今”源自于古漢語,由“訖”和“今”兩個字組成。其中,“訖”表示完成、終結,而“今”表示現在、當下。在繁體字中,“訖”通常寫作“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訖的形狀與今時稍有不同。它的上部分為簡化的“言”字,下部分為一點,表示結束的意思。整個字形獨特而古樸。
例句
1. 這是一本訖今最暢銷的小說。
2. 訖今為止,我們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3. 訖今之前,他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家鄉。
組詞
訖行、訖路、訖程、訖書、訖日、訖期、上訖。
近義詞
至今、迄今、至今日、迨今、至此、迄此
反義詞
自古、古往今來、自古以來、古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