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迫近;連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坳間石骨棱厲,逼屬南山。”
“逼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逼屬(bī zhǔ)意為迫近、連接,常用于描述地理或物體的緊密相鄰狀态。例如明代徐弘祖《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中記載:“坳間石骨棱厲,逼屬南山”,描述山坳間岩石嶙峋,與南山緊密相連。
逼(bī)
屬(zhǔ)
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地理描述中,強調物體或地形的緊密相鄰關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逼”的筆畫、五行等屬性,可參考漢字研究類資料。
逼屬是一個詞語,讀音為bī shǔ。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逼”和“屬”。
“逼”的部首是辶,筆畫數為11。
“屬”的部首是屍,筆畫數為6。
逼屬作為一個詞語,源自于古代漢語。它的意思是“被逼壓的屬下”或“受制于人的下屬”,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工作或生活中處于被動、被壓迫的角色。
逼屬的繁體字為「逼屬」。
古代漢字中的逼屬寫作「逼屬」。
1.他在公司裡隻是一個逼屬,沒有什麼權力和發言權。
2.這個國家的公務員往往是政府的逼屬,需要按照上級的指示行事。
逼迫、屬下、屬于。
下屬、從屬、部下。
上級、上司、主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