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疏的意思、草疏的詳細解釋
草疏的解釋
拟寫奏章。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奏效各有機會》:“一日午後偶暇,為草疏,適書人又皆具,既成,視日尚未暮,遂封進。” 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丁籤·李夢陽》:“﹝ 夢陽 ﹞代 韓文 草疏劾 劉瑾 ,謫 山西 布政司經歷,復摭他事下獄。”
詞語分解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 疏的解釋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稀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不親密,關系遠
網絡擴展解釋
“草疏”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拟寫奏章,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尤其在描述官員或文人起草正式文書的情境中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草:此處指“起草、草拟”,強調初步撰寫的過程。
- 疏:指臣子向君主呈遞的奏章或文書,屬于古代公文的一種形式。
- 組合義:兩字連用表示“起草奏章”,如明代李夢陽曾代韓文草疏彈劾劉瑾()。
2.用法與語境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官員處理政務時的文書工作,例如《明詩紀事》中記載的案例。
- 現代延伸:在當代語境中,可引申為“撰寫正式文件”或“起草重要文書”,但需結合具體場景。
3.相關概念
- 疏的延伸含義:除奏章外,“疏”還可指文字稀疏(如“疏朗”)、關系疏遠(如“親疏”)等,但“草疏”中僅取“奏章”義()。
4.權威來源
- 高權威性網頁(如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均明确其核心含義為拟寫奏章,并提供了曆史用例。
若需進一步了解“疏”的字形演變或古代公文制度,可參考來源中的詞典頁面。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草疏:
草疏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以下是關于草疏的詳細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草字的部首是艸,共有12個筆畫。
- 疏字的部首是疋,共有9個筆畫。
來源:
草疏在古代文獻中出現頻繁,通常意為草木繁盛且蔬菜稀疏。這個詞語在描寫農作物生長情況或者形容園藝景觀時常被使用。它強調了植物的生長茂盛和土地的荒涼程度相對的對比。
繁體:
草疏的繁體寫法為「草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草疏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草疏的例句:
1. 這片土地上莊稼草疏,急需施肥。
2. 園林中錯落有緻,草疏花深。
組詞:
草疏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草木蔓生、草樹蔥茏等。
近義詞:
與草疏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草木豐茂、蔓生。
反義詞:
與草疏相反的意思的詞語有茂盛、稠密。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