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簡的意思、鞭簡的詳細解釋
鞭簡的解釋
鞭和簡。古代兵器。 明 無名氏 《精忠記·猾虜》:“誰人及得俺武藝,不論鞭簡與撾搥,氈帳裡綑牛蹄。” 明 朱有燉 《豹子和尚自還俗》:“若説我鬭鞭簡偏能使,論槍劍諸般會。”
詞語分解
- 鞭的解釋 鞭 ā 驅使牲畜的用具,柔軟像繩子:鞭杆。鞭長莫及。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撲。鞭責。鞭策。 形狀細長類似鞭子的東西:教鞭。 一種古代兵器,鐵制有節,無鋒刃:鋼鞭。竹節鞭。 編連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 簡的解釋 簡 (簡) ǎ 古代用來寫字的竹闆:竹簡。簡牍。簡策。簡冊。 書信:簡帖。簡劄。信簡。書簡。 不複雜:簡單。簡易。簡略。簡要。簡便。簡潔。簡練。冊繁就簡。言簡意赅。 選擇:簡拔。簡選。簡任。 姓。 繁
網絡擴展解釋
“鞭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解釋
鞭簡(拼音:biān jiǎn)指鞭和簡兩種古代兵器。其中:
- 鞭:多為鐵制或竹制的長條形武器,無鋒刃,常用于劈打。
- 簡:可能指“銅簡”或“鐵簡”,一種短柄硬質兵器,形制類似短棍或锏(古代鈍擊武器),常與鞭配合使用。
二、文獻例證
該詞多見于明代文學作品,例如:
- 明·朱有燉《豹子和尚自還俗》提到:“若説我鬭鞭簡偏能使,論槍劍諸般會。”
- 明·無名氏《精忠記·猾虜》記載:“不論鞭簡與撾搥,氈帳裡綑牛蹄。”
三、其他說明
- 注意: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将“鞭簡”解釋為成語,比喻“輕微批評”,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兵器含義為主。
- 關聯知識:鞭類兵器在宋代至明代較為常見,如《水浒傳》中呼延灼使用的“雙鞭”,而“簡”可能與“锏”存在形制關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中國兵器史稿》等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鞭簡(biān jiǎn)是一個漢語詞語,有兩個部分組成——“鞭”和“簡”。下面是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信息。
- “鞭”字由“革”部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20畫。
- “簡”字由“竹”部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7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在文言文中有出現。在繁體字中,鞭簡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鞭簡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當時使用繁體字的發展也影響了部分漢字的寫法,但是鞭簡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形态。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用鞭簡記錄了一天的所見所聞。”這句話意思是某人用簡單明了的方式記錄了一天所遇到的事情。
關于鞭簡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進行選用。鞭簡可以與其他字詞搭配使用,例如“鞭打”、“簡要”等。在特定語境下,鞭簡的近義詞可能是“簡約”、“簡明”等,而反義詞可能是“冗長”、“複雜”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