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蕃,通“ 藩 ”。護衛。《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弔 二叔 之不鹹,故封建親戚以蕃屏 周 。”《左傳·昭公九年》:“ 文 武 成 康 之建母弟,以蕃屏 周 。” 晉 左思 《魏都賦》:“本枝别幹,蕃屏皇家。” 明 劉基 《春秋明經·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 宋 以先代之後,作賓王家,而 鄭 以母弟懿親,蕃屏王室。”
(2).蕃,通“ 藩 ”。指藩衛之臣。《南齊書·隨郡王子隆傳》:“ 東阿 重出,實為皇家蕃屏。”《南史·陳宗室諸王傳論》:“ 永脩 等并以疎屬列居蕃屏。”
“蕃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通假關系
“蕃”通“藩”,意為屏障、護衛。例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提到“封建親戚以蕃屏周”,指通過分封諸侯來護衛周王室。
核心含義
指通過建立屏障或分封諸侯來保護中央政權,引申為“捍衛”“護衛”。如晉代左思《魏都賦》中“本枝别幹,蕃屏皇家”,強調宗室分支對皇家的護衛作用。
分封制度中的角色
西周時期,周王室通過分封同姓諸侯(如魯、衛等)作為“蕃屏”,以鞏固統治。這一制度在《詩經·大雅·崧高》中也有體現:“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指代藩衛之臣
南北朝文獻中,“蕃屏”常指代諸侯或宗室成員。例如《南齊書·隨郡王子隆傳》稱其“實為皇家蕃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左傳》《南史》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