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渾儀的意思、銅渾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渾儀的解釋

即渾天儀。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 元祐 四年三月己卯,銅渾儀新成,蓋 蘇子容 所造也,古謂之渾天儀。”亦省稱“ 銅渾 ”。 唐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州毛司馬秋九詠·秋雲》:“南陸銅渾改,西郊玉葉輕。” 陳熙晉 箋注引 戴祚 《西征記》:“ 長安 南有靈臺,上有銅渾天儀。” 唐 柳宗元 《記裡鼓賦》:“異銅渾之儀,亦可叙紫微之星次。” 唐 王起 《元日觀上公獻壽賦》:“歲移木德,春變銅渾,觀上公之獻壽。”參見“ 渾2天儀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銅渾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天文儀器,其解釋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1. 基本定義
    銅渾儀即“渾天儀”,是古代用于觀測天體坐标的精密儀器。其名稱源于材質(銅制)與功能(模拟天體運行),屬于渾天說的實踐工具。

  2. 曆史與制造
    宋代元祐四年(1089年),由天文學家蘇頌(字子容)主持制造新式銅渾儀,改進前代設計以提升觀測精度。唐代文獻中已有相關記載,如駱賓王詩句“南陸銅渾改”即指此儀器。

  3. 結構與功能
    儀器通過多層同心銅環組合,模拟天球赤道、黃道等坐标,可測定日月星辰位置。其設計體現古代“渾天說”宇宙觀,兼具科學性與工藝價值。

  4. 别稱與簡稱
    文獻中常省稱為“銅渾”,如《西征記》提到長安靈台有“銅渾天儀”,而“渾儀”“渾天儀”為其通用名稱。

  5. 文化意義
    銅渾儀代表中國古代天文觀測技術的巅峰,蘇頌所制版本更是集機械制造與天文理論之大成,對後世曆法研究影響深遠。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機械結構或曆史演變,可查閱《宋史·天文志》或蘇頌《新儀象法要》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銅渾儀》的含義

《銅渾儀》是指一種用銅制成的渾儀,用于觀測天體運動的儀器。它可以測量星體的位置、角度和距離,對于天文學的研究非常重要。

《銅渾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銅渾儀》的拆分部首為金(钅)和角(見),分别位于左右兩邊。

《銅渾儀》的總筆畫數為23畫。

《銅渾儀》的來源

《銅渾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銅渾儀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改進,成為古代中國觀測天象的主要工具之一。

《銅渾儀》的繁體字

《銅渾儀》的繁體字為「銅渾儀」。

《銅渾儀》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銅渾儀」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銅渾儀」,這也是與繁體字相對應的寫法。

《銅渾儀》的例句

使用《銅渾儀》可以精确測量天體的位置和距離。

《銅渾儀》的組詞

1. 銅儀 2. 渾儀測定

《銅渾儀》的近義詞

天文渾儀、天象測量儀、銅制天文儀器

《銅渾儀》的反義詞

電子望遠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