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鹞鷹的一種。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鷂有數種,俊而大者,俗謂之木鷂,可以捕烏鵲。”
關于“木鹞”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木鹞(拼音:mù yào)指鹞鷹的一種,屬于體型較大且較為俊猛的品種,主要用于捕獵烏鵲等鳥類。該詞最早見于宋代吳曾的《能改齋漫錄·方物》,記載“鹞有數種,俊而大者,俗謂之木鷂”。
詞源與結構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鳥類分類或古代捕獵工具,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若用于形容人行動迅捷,需注意上下文的適配性。
相關文獻
宋代文獻《能改齋漫錄》是重要考證來源,明确記載其作為猛禽的功能性特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方言用法,可參考《能改齋漫錄》及相關鳥類學資料。
《木鹞》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用木制成的鹞子。鹞子是一種風筝的一種,用于放飛并拴在繩子上進行操控。
《木鹞》的部首是「木」,意思是與樹木有關;它的筆畫數為9畫。
《木鹞》可以追溯到古代《說文解字》,它最早的意思是指用樹幹制作的鹞子。
《木鷂》是《木鹞》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木鹞」有時會以更加簡化的形式來寫:「木鹞」,其中「鳥」為「鳥」的繁體字。
1. 小明手巧,他用木鹞放飛得很高。
2. 秋天是放風筝的好季節,我最喜歡放木鹞。
組詞:
木偶、木屐、木匠、木工、木呆子、木本植物。
近義詞:
風筝、紙鸢、空中飛鳥。
反義詞:
地上爬蟲、水中遊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