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浑仪的意思、铜浑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浑仪的解释

即浑天仪。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元祐 四年三月己卯,铜浑仪新成,盖 苏子容 所造也,古谓之浑天仪。”亦省称“ 铜浑 ”。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州毛司马秋九咏·秋云》:“南陆铜浑改,西郊玉叶轻。” 陈熙晋 笺注引 戴祚 《西征记》:“ 长安 南有灵臺,上有铜浑天仪。” 唐 柳宗元 《记里鼓赋》:“异铜浑之仪,亦可叙紫微之星次。” 唐 王起 《元日观上公献寿赋》:“岁移木德,春变铜浑,观上公之献寿。”参见“ 浑2天仪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铜浑仪是中国古代以青铜铸造的天文观测仪器,其名称由“铜”(材质)、“浑”(天体浑圆之意)、“仪”(测量工具)三部分构成。该仪器通过多组同心圆环组合,模拟天球坐标,用于测定星体位置、推算历法等,体现了古代天文学与精密铸造技术的结合。

结构解析:铜浑仪主体包含“浑环”“赤道环”“子午环”等部件,环上刻有周天度数,中心设可转动的窥管。观测时,通过调整窥管指向天体,结合环上刻度确定坐标。例如唐代李淳风改进的浑天黄道仪,增设黄道环以测量日月运行轨迹。

功能与演变:汉代张衡创制浑象(天体模型)后,浑仪逐渐发展为独立观测工具。北宋苏颂等人设计的“水运仪象台”将浑仪与机械计时装置结合,实现自动化观测。元代郭守敬简化结构,创“简仪”,但核心原理仍承袭浑仪体系。

现存实例:明代正统年间铸造的铜浑仪(1437年)现藏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其工艺与刻度精度反映了古代天文仪器的巅峰水平。该仪器曾被传教士汤若望引入欧洲,对西方天文仪器发展产生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铜浑仪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其解释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1. 基本定义
    铜浑仪即“浑天仪”,是古代用于观测天体坐标的精密仪器。其名称源于材质(铜制)与功能(模拟天体运行),属于浑天说的实践工具。

  2. 历史与制造
    宋代元祐四年(1089年),由天文学家苏颂(字子容)主持制造新式铜浑仪,改进前代设计以提升观测精度。唐代文献中已有相关记载,如骆宾王诗句“南陆铜浑改”即指此仪器。

  3. 结构与功能
    仪器通过多层同心铜环组合,模拟天球赤道、黄道等坐标,可测定日月星辰位置。其设计体现古代“浑天说”宇宙观,兼具科学性与工艺价值。

  4. 别称与简称
    文献中常省称为“铜浑”,如《西征记》提到长安灵台有“铜浑天仪”,而“浑仪”“浑天仪”为其通用名称。

  5. 文化意义
    铜浑仪代表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技术的巅峰,苏颂所制版本更是集机械制造与天文理论之大成,对后世历法研究影响深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机械结构或历史演变,可查阅《宋史·天文志》或苏颂《新仪象法要》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闇丁阿傉达山弊法不段叱列醇醲吊瘾磓琢二水风会奉教坟墓福禧纲纪四方矸子贡道贵足姑嫜鸿鹄将至话碴儿画等号环龟回叙疆顿建国精彩旌崇景点军临城下开怀儿枯皮磊块连舸离宫别观灵轸緑玉杖卖免媚媚密契拏手旁光跑气弸彪朋友们品章诠説入用三郊胜常身上识时达变顺孰私憾贪惏桃戈挑食寤语乡农铦锐谐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