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浑仪的意思、铜浑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浑仪的解释

即浑天仪。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元祐 四年三月己卯,铜浑仪新成,盖 苏子容 所造也,古谓之浑天仪。”亦省称“ 铜浑 ”。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州毛司马秋九咏·秋云》:“南陆铜浑改,西郊玉叶轻。” 陈熙晋 笺注引 戴祚 《西征记》:“ 长安 南有灵臺,上有铜浑天仪。” 唐 柳宗元 《记里鼓赋》:“异铜浑之仪,亦可叙紫微之星次。” 唐 王起 《元日观上公献寿赋》:“岁移木德,春变铜浑,观上公之献寿。”参见“ 浑2天仪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铜浑仪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其解释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1. 基本定义
    铜浑仪即“浑天仪”,是古代用于观测天体坐标的精密仪器。其名称源于材质(铜制)与功能(模拟天体运行),属于浑天说的实践工具。

  2. 历史与制造
    宋代元祐四年(1089年),由天文学家苏颂(字子容)主持制造新式铜浑仪,改进前代设计以提升观测精度。唐代文献中已有相关记载,如骆宾王诗句“南陆铜浑改”即指此仪器。

  3. 结构与功能
    仪器通过多层同心铜环组合,模拟天球赤道、黄道等坐标,可测定日月星辰位置。其设计体现古代“浑天说”宇宙观,兼具科学性与工艺价值。

  4. 别称与简称
    文献中常省称为“铜浑”,如《西征记》提到长安灵台有“铜浑天仪”,而“浑仪”“浑天仪”为其通用名称。

  5. 文化意义
    铜浑仪代表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技术的巅峰,苏颂所制版本更是集机械制造与天文理论之大成,对后世历法研究影响深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机械结构或历史演变,可查阅《宋史·天文志》或苏颂《新仪象法要》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铜浑仪》的含义

《铜浑仪》是指一种用铜制成的浑仪,用于观测天体运动的仪器。它可以测量星体的位置、角度和距离,对于天文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铜浑仪》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铜浑仪》的拆分部首为金(钅)和角(见),分别位于左右两边。

《铜浑仪》的总笔画数为23画。

《铜浑仪》的来源

《铜浑仪》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铜浑仪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成为古代中国观测天象的主要工具之一。

《铜浑仪》的繁体字

《铜浑仪》的繁体字为「銅渾儀」。

《铜浑仪》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铜浑仪」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一种常见的写法是「銅渾儀」,这也是与繁体字相对应的写法。

《铜浑仪》的例句

使用《铜浑仪》可以精确测量天体的位置和距离。

《铜浑仪》的组词

1. 铜仪 2. 浑仪测定

《铜浑仪》的近义词

天文浑仪、天象测量仪、铜制天文仪器

《铜浑仪》的反义词

电子望远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