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離違的意思、離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離違的解釋

[disperse; deviate from; turn one's back on] 背離,指劉備和荊州将領不能合作

如有離違,宜别圖之,以濟大事。——《資治通鑒》

詳細解釋

(1).離去;離别。《國語·晉語四》:“ 狐姬 , 伯行 之子也,實生 重耳 。成而儁才,離違而得所,久約而無釁,一也。” 韋昭 注:“違,去也。離禍去國,舉動得所。” 唐 韓愈 《與李翺書》:“離違久,乍還侍左右,當日懽喜。” 明 方孝孺 《慈竹軒記》:“季弟來,寄詩數十章,叙離違之情。” 林纾 《與姚叔節書》:“離違久,不得足下之書,故拾其所聞以相語。”

(2).不和睦,不團結。《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若 備 與彼( 劉表 )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别圖之,以濟大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離違”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的解釋,“離”本義為黃鹂鳥,後假借為“分離”之意;“違”在《說文解字》中釋作“離也”,二字組合後構成同義複詞,特指事物間因分離而産生的違逆狀态。

該詞在先秦文獻中已有運用,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載“離違其德”,此處指背離道德準則的行為。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進一步闡釋:“離者,兩相隔絕;違者,背道而行”,強調空間分離與精神背離的雙重含義。

現代漢語中,“離違”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其為“文言語彙”,在表述人際關系疏遠、理念分歧等場景時,比單用“離别”或“違背”更具文學色彩。例如在當代文學作品中,常見“離違故土”“離違初心”等修辭性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離違”的詞義解釋,綜合多個來源分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離别、分離
    指人與人之間的分别或事物之間的離散。例如:

    • 《國語·晉語四》提到“離違而得所”,韋昭注“違,去也”。
    • 唐代韓愈在《與李翺書》中寫“離違久,乍還侍左右”,表達久别重逢的感慨。
  2. 不和睦、不團結
    多用于形容人際關系或團體内部的矛盾。例如:

    •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記載“如有離違,宜别圖之”,指若劉備與荊州将領不合作則需另謀對策。
    • 現代用法如“上下離違”,表示上下級關系疏離。

二、語境差異

三、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用例,可參考《國語》《三國志》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按求熬然稗士白玉鈎崩感砭庸針俗裱托閉籴别簿晨旭丑虐春盡刀過竹解東經爾朱房星梵志鳳盉風衣浮桁桂管布宏域黃膩膩晃悠回景誨正活地獄藿囊笳寒箭幹白梘水雞旦景重急如風火急卒軍棍來龍連根拔兩禮蛎房龍虎真人籠利漏澤園呂钜盤管姘婦癯瘁擾乂人意肉鬃市井無賴嗣立昙籠統镘頭昏萬箭攢心飨孤挦治仙宗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