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魑魅的意思、魑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魑魅的解釋

(1).古謂能害人的山澤之神怪。亦泛指鬼怪。《漢書·王莽傳中》:“敢有非井田聖制,無法惑衆者,投諸四裔,以禦魑魅。” 顔師古 注:“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捎魑魅,斮獝狂。” 薛綜 注:“魑魅,山澤之神。” 唐 盧綸 《割飛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須藏怪須懾。” 清 唐孫華 《時世公子行》:“生獰面目驕橫色,如睹魑魅逢山臊。”

(2).常喻指壞人或邪6*惡勢力。 明 徐複祚 《投梭記·獲丑》:“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奮。” 廬隱 《或人的悲哀》:“他們不用鏡子,照他們魑魅的怪狀。”

(3).指荒涼、邊遠的地區。語本《左傳·文公十八年》:“投諸四裔,以禦螭魅。” 宋 蘇轼 《到常州謝表》之一:“已分沒身,寄殘骸於魑魅;敢期擇地,收暮景於桑榆。”參見“ 螭魅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魑魅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魑魅”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經典意象,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指山林湖澤中的鬼怪精魅,常以人面獸身形态出現,由自然異氣幻化而成,具有迷惑、害人的特性。
  2. 引申義:後多比喻社會中的邪惡勢力或壞人,如“魑魅魍魉”泛指各類奸邪之徒。

二、字源與演變

三、文化内涵

  1. 神秘力量象征:代表自然界不可控的詭異能量,如《左傳》記載将罪人流放至“四裔”以抵禦魑魅,暗喻荒蠻之地的危險。
  2. 文學意象:古代詩詞常借魑魅烘托險惡環境,如孫綽《遊天台山賦》描述“魑魅之塗”的兇險。

四、現代用法

典籍溯源:《說文解字》釋為“老物精”,《漢書·王莽傳》等史書多次引用其原始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暫時無法對您的請求進行提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