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解牒的意思、解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解牒的解釋

說明解試情況的公文。《宋史·選舉志一》:“進士文卷,諸科義卷、帖由,隨解牒上之禮部。有篤廢疾者不得貢。”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三:“是時, 陳堯佐 為宰相, 韓億 為樞密院副使,既而解牒出, 堯佐 子 博古 為解元, 億 子孫四人皆無落者,衆議喧然。” 清 鄧顯鶴 《湖南靖州訓導毛府君墓志銘》:“中格者隨解牒上之禮部,不中格者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解牒”是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一種官方文書,主要用于地方考試(解試)的結果上報。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解牒指說明解試情況的公文,由地方官府将考生信息、試卷等材料彙總後提交至中央禮部。其名稱中,“解”指解送,“牒”為古代公文泛稱,合指解試相關的官方文件。

  2. 曆史背景與功能
    宋代科舉制度中,解試是地方選拔舉人的考試,通過者稱為“發解”。解牒需隨考生試卷(進士文卷、諸科義卷等)一同呈遞禮部,作為後續省試的資格憑證。《宋史·選舉志》記載:“進士文卷,諸科義卷、帖由,隨解牒上之禮部”,說明其核心作用是規範考生資質審核流程。

  3. 文獻例證
    司馬光《涑水記聞》提到解牒發放引發的争議案例:宰相陳堯佐之子陳博古獲解元,樞密副使韓億子孫四人皆上榜,引發輿論質疑公平性,側面反映解牒在科舉中的重要性。

  4. 字形與結構

    • 解:本義為分解,引申為發送、解釋;
    • 牒:從“片”(木簡),指簡劄類文書(如度牒、通牒)。二字組合凸顯其作為傳遞考試信息的文書性質。

解牒是宋代科舉體系中連接地方與中央的關鍵公文,兼具考生資格認證和考試材料備案功能,反映了古代選官制度的規範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解牒

解牒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解”和“牒”。其中,“解”是解釋、理解的意思,“牒”是文書、信函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源及繁體:

《解牒》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是由“解釋”和“文書”或“信函”這兩個詞組成的。在繁體字中,“解”和“牒”的形狀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筆畫順序和結構仍然相同,字形也相似。

例句:

1. 經過我們解牒後,對方終于明白了我們的意思。

2. 我收到了一封重要的解牒,上面寫滿了對事情的解釋和解答。

組詞:

1. 解釋

2. 解答

3. 解讀

4. 文書

5. 信函

近義詞:

解釋、講解、解答、說明

反義詞:

困惑、迷茫、誤解、疑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