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asurement] 對某種不能直接測量、觀察或表現的東西進行測量或指示的手段
計量多少和長短的标準。《周禮·地官·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 鄭玄 注:“量,豆、區、鬥、斛之屬;度,丈、尺也。”
(1).審度;考慮。《魏書·範紹傳》:“詔以 徐 豫 二境,民稀土曠,令 紹 量度處所,更立一州。”《朱子語類》卷二一:“‘為人謀而不忠乎?’人以事相謀,須是子細量度,善則令做,不善則勿令做。” 明 羅貫中 《風雲會》第一折:“臣怎敢閑将天下交,您君臣再索量度。”
(2).估量。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辨》:“餘不自量度,輒定詩之宗旨。”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二折:“量度又怕有歹人來到,不由人心中添懊惱。” 清 曾國藩 《黃仙峤前輩詩序》:“古之君子所以自拔於人人者,豈有他哉?亦其器識有不可量度而已矣。”
測量;測定。《墨子·天志中》:“今夫輪人操其規,将以量度天下之圜與不圜也。”《隋書·儒林傳·劉焯》:“推步日月之經,量度山海之術,莫不覈其根本,窮其秘奧。” 宋 朱熹 《近思錄》卷三:“《語》《孟》如丈尺權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見得長短輕重。”
量度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指測量、計量或估算的行為或過程,強調通過特定标準或工具确定事物的數值、規模或程度。例如:
“量度土地面積”“量度體溫”。
定義為“用儀器或标準确定物理量的大小”,如長度、重量、時間等。
擴展為“衡量、比較”,既指具體測量(如“量度江河深度”),也引申為抽象評估(如“量度人才”)。
收錄動詞用法,如《史記》中“量度險易”,意為勘測地形險峻平坦。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明确其雙重複合結構:
二者結合後,既指測量行為,也指測量所得的結果(如“量度精确”)。
參考資料:
“量度”是一個多維度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量度”讀作liáng dù,指通過标準單位對物理量(如長度、重量、容量等)進行測定或評估。例如:距離用“公裡”量度,重量用“千克”量度。現代語境中,它還可引申為對抽象事物(如價值、程度)的衡量,如“量度人生價值”。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計量工具或現代測量方法,可參考《周禮》注釋或物理學文獻。
班荀逼拶播谪傳梆傳領大姐黨籍彈爵導從悼念大司徒彫零低眉定标東溟方瞳佛谛負痛格閡官殺歸畆故轍含經堂會應間壁降跽檢脩尖子生街頭影戲近步金燦燦經子礦師魯般淪化沒顔落色邈真木牛流馬盤存平慮草騎蓦欽诏阙角人心所歸賞典殺收攝魄鈎魂詩樂世裔思緯坦直頭人退涼外侮王傅舞抃相視失色銜酷笑柄小熱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