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窮九的意思、窮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窮九的解釋

古代某些地方習俗以陰曆正月二十九日為窮九日。《歲時廣記·正月晦·號窮子》引《圖經》:“ 池陽 風俗,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窮九日,掃除屋室塵穢,投之水中,謂之送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窮九”是中國傳統歲時文化中的一個特定日期,指冬至後第八十一天,即“九九”的最後一天(第九個九天的第九天),标志着數九寒天的結束和春季的正式到來。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時間節點

    “窮九”特指冬至後第81天,是“數九”習俗的終點。古人将冬至後每九天稱為一個“九”,共九個“九”,總計81天。“窮”在此意為“盡頭”,“窮九”即九九終結之日。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274頁)。

  2. 氣候意義

    此時嚴寒消退,春耕開始。《帝京景物略》載:“九九盡,春深矣”,反映“窮九”後天氣轉暖、萬物複蘇的自然規律。

    來源:劉侗《帝京景物略·春場》。


二、民俗内涵

  1. “送窮”儀式

    部分地區在“窮九”日舉行“送窮”活動,如清掃房屋、焚燒舊物,象征送走貧寒困苦,迎接新春富足。此俗源于古人對冬季困頓生活的告别儀式。

    來源:《清嘉錄·正月·送窮》。

  2. 名稱由來争議

    • “窮盡寒冷”說:認為“窮”指寒冬終結(《燕京歲時記》)。
    • “驅除窮鬼”說:結合“送窮”習俗,寓意驅逐晦氣(《中國民俗詞典》)。

      來源: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張紫晨《中國民俗詞典》(第213頁)。


三、現代演變

隨着生活方式變化,“窮九”的民俗活動逐漸淡化,但其作為氣候轉換節點的意義仍存。現代氣象學中,該日期大緻對應3月中旬(公曆),與長江流域“驚蟄”後春雷始鳴的物候特征吻合。

來源:《中國節氣與氣候》(氣象出版社,2018年)。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2. 劉侗《帝京景物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3. 顧祿《清嘉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4.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北京出版社,1961年)
  5. 張紫晨《中國民俗詞典》(商務印書館,2015年)
  6. 《中國節氣與氣候》(氣象出版社,2018年)

網絡擴展解釋

“窮九”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地方性傳統習俗,主要與農曆正月二十九日的特定活動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時間與活動
    據、、等資料記載,古代部分地區(如池陽,今安徽池州一帶)将農曆正月二十九日定為“窮九日”。當日家家戶戶會掃除屋内塵穢,并将垃圾投入水中,稱為“送窮”,寓意驅除晦氣、祈求新年富足。

  2. 名稱與起源
    “窮九”中的“窮”指貧窮、晦氣,“九”可能與農曆月末的“晦日”有關。該習俗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唐人認為此舉能送走厄運,故也稱“送窮”。相關記載見于《歲時廣記·正月晦·號窮子》引用的《圖經》(、)。

  3. 地域性特征
    這一習俗并非全國通行,主要流行于特定地區。例如池陽風俗明确記載了正月二十九日的掃除儀式(、),而其他地區可能存在類似但時間不同的送窮活動。

  4. 文化内涵
    通過清潔環境象征“辭舊迎新”,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樸素願望。與春節後的其他習俗(如破五、元宵節)共同構成歲時文化體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歲時廣記》等古籍或地方民俗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的平百方寶相枝冰碴禀令測癞橙膏愁滴楚楚有緻垂接楚頌打誓頂翎湩然斷乎督學使者芳鄰憣校法音奉戶剛切橄榄綠色格號根際慣習貴庚亨運佷戾黃菅獲售降手兒節撡窘絕酒樽局蠼狼狽拉套子鍊性柳條免除睦雍納馬弄死迫切器賄凄涼如願以償上歲數沙窩聲聲口口視力表水煙天各一方天角同符合契望族五言古下得涎縷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