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問疾病。《禮記·雜記下》:“弔死而問疾。” 唐 盧綸 《酬李端公野寺病居見寄》詩:“寂寞日長誰問疾,料君惟取古方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聖祖拏鳌拜》:“嘗託病不朝,要上親往問疾。”
問疾,漢語複合詞,由“問”與“疾”兩個語素構成。《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探問疾病”,核心含義包含對患病者的關懷性探訪與病情詢問雙重行為。在古代漢語中,“問疾”多用于描述士大夫階層探視病患的禮儀,《禮記·曲禮》記載“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側面印證了疾病探問的社會規範。
從構詞法分析,“問”作動詞表示關切性詢問,“疾”為名詞指代疾病,二者組合形成偏正式結構。現代漢語中該詞保留原有語義,但使用頻率低于“探病”“看望病人”等通俗表達。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特别标注其書面語屬性,例句如“遣使問疾”體現其在正式語境中的應用特征。
權威語料庫數據顯示,“問疾”在曆史文獻中常與“醫藥”“饋食”等行為并置,如《三國志·華佗傳》載“佗死後,太祖問疾者”,佐證其古代醫療文化關聯性。上海辭書出版社《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補充說明:該詞可引申為對突發變故的關切,如《左傳·成公十年》中“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其中問疾行為暗含危機處理意味。
“問疾”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析如下:
問疾(拼音:wèn jí)指探問疾病,即對患病者進行慰問或探望。該詞由“問”(詢問、關切)和“疾”(疾病)組成,體現關懷之意。
如需查看更多曆史用例或詳細解析,可參考《禮記》、盧綸詩集等文獻來源。
叭嗒逼嫁才貫二酉槽房茶話唱頭辰宿貙貚村煙黨衆耳塞肺腸蜚紅奮髯剛剛綱要格敵公糧工藝品含笑入地豪豬靴虹旍煌扈環海吉笄精理金指甲瘠貧具載老駕料料窕窕了望台靈崗縷金囊秘祝齧咋扭打暖翠窮兇極虐秋溟喪室山溝神情自若庶女思域酸梅碎嘴碎舌撻戮跳財神跳雞模梯桄蹄間三尋土城物産響徹雲表銜級仙室痟疾邪風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