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艱虞的意思、艱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艱虞的解釋

[arduous and anxious] 困難憂患,指災荒多,戰亂頻繁的年月

詳細解釋

(1).艱難憂患。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逮 有晉 之 隆安 ,集艱虞於天步。” 唐 杜甫 《北征》詩:“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骈俪二》:“故 江 西制置招讨使侍郎 吳公 ,稟資明鋭,遭時艱虞。” 馮至 《一首陸放翁的詩》:“在抗戰的艱虞中是産生能手的好機會,難道人材根本沒有嗎?我想絕不是。”

(2).指艱難困苦的時代。 清 朱琦 《感事》詩:“艱虞正須才,孤憤亦徒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艱虞(jiān yú)是漢語中表示“艱難憂患”的書面用語,多用于描述處境困頓、充滿憂慮的狀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該詞由“艱”(艱難)和“虞”(憂慮)兩個語素構成,屬于聯合式複合詞,語義上強調客觀困境與主觀憂思的雙重性。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1. 詞義溯源

    《漢語大詞典》修訂版指出,“艱虞”最早見于南北朝文獻,如庾信《哀江南賦》中“逮永嘉之艱虞,始中原之乏主”,用于描述戰亂時期的民生困苦。古代多用于曆史叙事,現代則擴展至個人境遇、社會危機等語境。

  2. 語境應用

    現代漢語中,“艱虞”常與“歲月”“處境”“時局”等詞語搭配,例如:“抗戰時期的艱虞歲月”“企業突破市場艱虞”。其語體色彩莊重,多用于政論、史評或文學創作,區别于口語化的“困難”“艱苦”。

  3. 近義辨析

    與“艱辛”側重體力勞苦、“艱難”強調客觀阻礙不同,“艱虞”更突出困境中的心理壓力,如《宋史·蘇轼傳》評注“元祐黨争之艱虞,非獨仕途坎坷,尤見心志摧折”,體現環境與精神的雙重困境。

網絡擴展解釋

“艱虞”是一個書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一、拼音與結構

二、釋義與用法

  1. 核心含義
    指困苦憂患,多用于描述社會動蕩(如戰亂、災荒)或個人遭遇的艱難境遇。例如:

    • “遭時艱虞”(遭遇時局動蕩);
    • “處境艱虞”(處于困苦憂患中)。
  2. 語境延伸
    可特指艱難的時代背景,如杜甫《北征》中“維時遭艱虞”,描述安史之亂時期的民生疾苦。

三、文學引用與例句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使用提示

該詞常見于曆史、文學類文本,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適配,如描述曆史事件或書面表達時可增強文采,但日常交流中可能顯得晦澀。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來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詩文網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謗誣貝阙皕宋闡敷陳燕燕赤卒酬敵創戮詞品達理大音東坑東央西告販國俯矜杠鋪古穆禾粟奸僞兼疑焦寝蹶蹶蕨類植物居家空囊理例林丘龍角率勒蠻瘴氋氃閩劇蓬亂偏廈潛光隱耀起課仁明乳餅入黑撒打喪話上供折納沈醇聖朝試察適會梳掃黍肫司牧素絲良馬調鍊同牢外省項日感夢賢厚仙醖遐望懈話亵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