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祭祀。《漢書·循吏傳·朱邑》:“ 邑 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故 桐鄉 吏,其民愛我,必葬我 桐鄉 ,後世子孫奉嘗我,不如 桐鄉 民。’” 顔師古 注:“嘗,謂蒸嘗之祭。” 宋 範成大 《東坡祠堂》詩:“ 化原坊 裡尚黌堂,聞道 蘇仙 有奉嘗。” 清 薛福成 《浙東遺愛祠碑》:“如 陳公 、 李公 者,亦宜奉嘗勿輟,固邦人士所願也。”
“奉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奉嘗”的核心含義為祭祀,屬古代禮儀用語,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書》《範成大詩集》等古籍或權威辭書。
奉嘗的意思:
奉嘗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奉”和“嘗”。表示以恭敬的态度來嘗試、體驗某種事物,具有一種虔誠、敬仰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奉(部首:“大”,筆畫:“5”);嘗(部首:“口”,筆畫:“7”)。
來源:
奉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化。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在進行廟會、祭祀等儀式時,會以虔誠的态度品嘗供品,以示對神靈或先祖的敬意和緻意。
繁體字:
奉嘗的繁體字為「奉嚐」,它在形态上與簡體字一樣,隻是筆畫結構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奉嘗的古時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但基本保留了字義不變。具體的古漢字寫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
例句:
1. 我們應該以虔誠的态度奉嘗這份美食。
2. 他們奉嘗着這片土地的果實,體會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組詞:
奉獻、嘗試、奉行、品嘗、奉公、體驗等。
近義詞:
尊崇、敬奉、恭順等。
反義詞:
糟蹋、草率、漠視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