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漏言的意思、漏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漏言的解釋

(1).洩漏密言或情況。《穀梁傳·文公六年》:“ 襄公 死, 處父 主竟上事, 夜姑 使人殺之。君漏言也。”《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時 許 帝尚存,故羣下不敢漏言。” 唐 蔣防 《霍小玉傳》:“生自以孤負盟約,大愆迴期,寂不知聞,欲斷其望,遙託親故,不遺漏言。”

(2).引申為失言。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戊子秋,餘以漏言獲譴,獄頗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漏言”的漢語詞典釋義

“漏言”是一個漢語動詞,指無意中洩露了不該說或不宜公開的話,多用于書面語境。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該詞強調因疏忽或失誤導緻信息外洩,常見于正式場合或涉及機密、隱私的表述中。

從語義構成看,“漏”字本義為“液體或氣體從孔縫透過”,引申為“遺漏、洩露”;“言”指言語、話語,二者組合後形成“不慎洩露言語”的核心含義。例如:“談判中漏言關鍵條款,導緻合作受阻。”

在用法上,“漏言”常與“不慎”“避免”“切忌”等詞搭配,如“切忌漏言機密”。其近義詞包括“失言”“洩密”,但“漏言”更側重非主觀故意性,而“失言”可能隱含失禮或錯誤。

權威來源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
  3.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

網絡擴展解釋

“漏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洩漏秘密或機密信息
    指無意或有意地将本應保密的話語或情況透露出去。例如《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中提到“羣下不敢漏言”,即強調臣子對機密保持緘默。
    常見場景:涉及隱私、政治、商業機密等需保密的場合,如“因不慎漏言,導緻計劃外洩”。

  2. 引申為失言、說錯話
    指在交談中因疏忽或不當而說出不合時宜的内容。清代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以漏言獲譴”,即因失言招緻責罰。

二、詞源與用法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來看,“漏言”既指信息洩露的客觀行為,也包含主觀言語失誤的意味,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捱靠霸岸百感交集裱褙匠倉敖嫦娥赤虬椎魯樸鈍醇悫雕輿疊出短韻惡籍盈指犯調發強風情月意奮起直追幹和各色人等賀獻烘柹劃得來槐夢懽哥晈然集本借支稭秷兢兢錦囊積雪封霜蠲欠絶妙好詞狼子鱗孴柳衣厲響郦元朦瞽昵歡潛身縮首窮窮權彊日程表三寝升氣説大話使小錢四參雖說鎖紐甜淡投死穨阘外身緯谶屋場無彊下腳貨飨祚獻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