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逆的意思、驕逆的詳細解釋
驕逆的解釋
驕橫,不順伏。《新唐書·魏知古傳》:“﹝ 突厥 ﹞雖遣使請婚,恐豺狼之心,弱則順伏,彊則驕逆。” 宋 張耒 《送李端叔赴定州序》:“一旦不遜,中國震動,視其治軍立國,驕逆悍鷙,豈特 河 隴 間一 羌 酋也。”
詞語分解
- 驕的解釋 驕 (驕) ā 馬壯健。 自滿,自高自大,不服從:驕傲。驕氣。驕恣。驕橫(坣 )。驕矜。驕縱。 猛烈:驕陽。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逆的解釋 逆 ì 方向相反,與“順”相對:逆流。逆行。逆風。逆轉(僴 )(局勢惡化)。莫逆之交。 抵觸,不順從:忤逆。忠言逆耳。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逆。逆産。 迎接:逆旅(旅店)。 預先:逆料(預料)。
網絡擴展解釋
“驕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驕橫、不順從,常用于形容人或勢力傲慢專橫、不服從管束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構成:
- 驕:指自高自大、傲慢不羁,如“驕橫”“驕矜”。
- 逆:本義為“方向相反”,引申為“抵觸、不順從”,如“忤逆”“忠言逆耳”。
- 組合後,“驕逆”強調因傲慢而表現出對抗或叛逆的态度。
-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勢力強大後态度轉變的行為,如古代文獻中形容外族或将領“弱則順伏,強則驕逆”。
古籍例證
- 《新唐書·魏知古傳》:
提到突厥“雖遣使請婚,恐豺狼之心,弱則順伏,彊則驕逆”,指突厥表面示好,實則依仗強勢而桀骜不馴。
- 宋·張耒《送李端叔赴定州序》:
用“驕逆悍鷙”形容某勢力治軍立國時的蠻橫強硬,類似西北羌族首領的作風。
補充說明
- 近義詞:驕橫、桀骜、跋扈。
- 反義詞:恭順、謙卑、馴服。
- 現代用法:現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出處,可參考《新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驕逆的意思
「驕逆」是形容一個人或事物過于自負、傲慢,甚至違背道德規範,不聽從規定或權威的行為。這個詞常用貶義來形容那些不守規矩、固執己見、藐視權威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驕逆」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這兩個漢字分别是「驕」和「逆」。
「驕」的部首是「馬」,共有12個筆畫。
「逆」的部首是「辶」,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驕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巷伯》一詩中,詩中描述了一位驕傲自大、不肯屈服的貴族。
繁體字
「驕逆」的繁體字為「驕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驕逆」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1. 他驕逆自大,從不把别人的意見放在眼裡。
2. 這個學生一直驕逆懶散,完全不聽老師的指揮。
組詞
驕傲、驕陽、逆境、逆流、逆耳等。
近義詞
傲慢、倔強、固執、不服從。
反義詞
謙遜、順從、服從、恭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