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eamer tray]∶一層層大小相等可套疊的盛器,如蒸籠屜子
(2) [drawer] 〈方〉∶抽屜
亦作“屜子”。1.一層層大小相等可套疊的盛器。如:蒸籠屜子。
(2).裝在床上、椅上或窗上可以取下的片狀物。《紅樓夢》第二七回:“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紗屜子。”一本作“ 屜子 ”。如:椅屜子;窗屜子。
(3).方言。指抽屜。
“屜子”是一個多義詞,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使用場景判斷,以下為詳細解析:
可套疊的盛器
指分層且大小相等的容器,常見于蒸籠結構。例如:蒸包子時使用的蒸籠屜子。
家具或建築中的可拆卸部件
方言指代抽屜
部分地區将抽屜稱為“屜子”,如“把屜子打開”。
以上解釋綜合自《查字典》、搜狗百科、漢典等資料,可進一步查閱相關網頁獲取細節。
屜子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用于存放物品的一種家具或器皿。它通常有抽屜,可以将物品整齊地放在其中,使空間更加有序。
屜子的拆分部首是屍,總共有5個筆畫。
“屜子”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篇中,具體出處是:“烏獲魏有子者,不知曾子,但知他屜音。”從這裡可以看出屜子一詞最初是用于形容楚國有一個人叫“屜音”,後來逐漸演變為指代這種放置物品的家具。
屜子的繁體字為「屜子」。
在古時候,屜子的寫法為「匜」和「匜子」,這兩種寫法也是指代類似的家具。
1. 我打開了屜子,找到了我丢失的鑰匙。
2. 這個屜子可以輕松存放并分類整理各種文具。
3. 她把珠寶放在了抽屜裡的首飾屜子裡。
組詞:抽屜、嵌入屜、抽屜櫃、屜框、層屜。
近義詞:抽屜、櫃子、櫥櫃、箱子。
反義詞:架子、櫥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