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架的四足。借指鼓架。《左傳·宣公四年》:“ 伯棼 射王,汏輈,及鼓跗,著於丁寧。” 劉文淇 疏證:“疏雲:‘車上不得置簨簴以懸鼓,故為作跗,若 殷 之楹鼓也。’如疏説,則跗謂鼓足。” 楊伯峻 注:“鼓跗猶今之鼓架。”
“鼓跗”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鼓跗”指鼓架的四足,引申為鼓架的整體結構。該詞出自《左傳·宣公四年》中的記載,描述古代戰車上鼓的固定方式()。
2. 文獻例證
《左傳·宣公四年》記載:“伯棼射王,汏輈,及鼓跗,著於丁寧。”
3. 文化背景
該詞反映了古代戰争中樂器的使用場景,尤其是戰車上鼓的形制與功能,具有曆史研究價值。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建議查閱《左傳》及相關古代禮樂制度研究資料。
《鼓跗》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鼓動、激勵。它通常用來形容積極的行動或表達動力強烈的情緒。
《鼓跗》由兩個部首組成:鼓(鼓字底部的白)和足(足字在上方)。它總共有13個筆畫。
《鼓跗》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宋代的《爾雅·釋韻·平聲》一書中。在古代,人們經常用樂器鼓來鼓勵士氣,在這裡引申為鼓動、激勵。
《鼓跗》的繁體字為「鼓踴」。
古代漢字《鼓跗》的寫法為「鼓躍」。
他的演講鼓跗人心,激勵了大家前進。
- 鼓舞:振奮、激勵 - 鼓勁:加油、努力 - 鼓舫:船上的樂隊 - 鼓噪:極為嘈雜的鼓聲
- 振奮:激勵、奮發 - 激發:激勵、喚起 - 鞭策:激勵、督促
- 抑制:阻止、制止 - 阻礙:阻止、阻撓 - 阻遏:阻止、抑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