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驍率 ”。指軍隊中勇猛的主将。《晉書·華譚傳》:“﹝ 華譚 ﹞又遣别軍擊 冰 ( 石冰 )都督 孟徐 ,獲其驍率。” 清 王柏心 《骁帥》詩:“驍帥 楊 羅 俱寂寞,空聞 麟閣 待圖形。”
“骁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區别,以下是綜合解釋:
軍事主将的含義(主要見于古籍):
指軍隊中勇猛善戰的核心将領,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詩歌。例如《晉書·華譚傳》提到華譚擊敗敵方“骁率(帥)”孟徐,清代王柏心的詩句也以“骁帥”代指傑出将領。
形容外貌與氣質的含義(現代引申用法):
由“骁”(勇猛)和“帥”(英俊)組合而成,形容男性兼具英勇與潇灑的氣質,強調外在俊朗與内在魄力的結合。
建議根據上下文判斷其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考據古代用法,可參考《晉書》等典籍;若用于現代描述,需注意避免與曆史含義混淆。
《骁帥》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外貌、風采或氣質。它用來形容一個人有精神飽滿、英勇潇灑的樣子,形象非常吸引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骁帥》的拆分部首是馬(馬部)和帚(帚部),共計13個筆畫。
來源:《骁帥》一詞最早見于《詩經·衛風·碩人》,意為勇敢的人。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一個人外貌英俊,儀表堂堂。
繁體:《骁帥》的繁體字為「驍帥」。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骁帥》寫作「驍帥」,字形變化較大。
例句:他英姿煥發,舉止骁帥,給人一種很有型男魅力的感覺。
組詞:骁勇、帥氣、骁猛。
近義詞:英俊、英勇、潇灑。
反義詞:平凡、庸俗、憔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