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微的差錯。《舊唐書·僖宗紀》:“吏部選人粟錯及除駁放者,除身名渝濫欠考外,并以比遠殘闕收注。”《冊府元龜·铨選·條制》:“今後宜令所司點簡文書,如有粟錯,詳酌事理,非藏奸隱倖者,不要駮放。”
“粟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粟錯”讀作sù cuò,意為細微的差錯。其中“粟”指小米(顆粒微小),引申為“細小”;“錯”指錯誤、差池,組合後形容像粟粒般微小的失誤。
二、文獻引證
三、字義解析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公文或曆史文獻中,描述行政、考核等場景下的細小疏漏,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粟”的植物屬性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及漢程字典()的詳細釋義。
《粟錯》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江浙一帶民間兒童常玩的一種遊戲。這個遊戲的名字源自于其中的兩個關鍵詞:粟和錯。
根據《康熙字典》,《粟錯》可以拆分為:
- 部首:米(粟的部首),示(錯的部首)
- 筆畫:粟為豐字旁,總共8畫;錯為示字旁,總共7畫。
《粟錯》這個詞語最早見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異事》一文中。在這個故事中,粟錯是一個小孩子們經常玩的傳統遊戲,是一種追逐和捉人的遊戲。
《粟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粟錯」。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康熙字典》中記載的《粟錯》寫作「餗錯」。其中,「餗」是指加工好的糧食,「錯」則表示錯誤。
1. 小明和他的朋友們在院子裡玩粟錯遊戲。
2. 我小時候特别喜歡參加粟錯比賽,跑得特别快。
粟字的相關詞語:粟米、粟子、黍粟、粟糖、粟穀等。
錯字的相關詞語:錯誤、過錯、 犯錯、失誤、誤差等。
沒有确切的近義詞與《粟錯》對應。
沒有确切的反義詞與《粟錯》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