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體識的意思、體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體識的解釋

禀性和器識。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會稽 賀生 ,體識清遠,言行以禮。” 唐 元稹 《贈工部尚書李公墓志銘》:“長於議論,用體識為文章,於朋友間好盡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體識”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tǐ shí,主要含義指禀性和器識,即個人的内在特質與見識能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3.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形容人的内在修養與智慧,如“體識清遠”指品性高潔、見識深遠;“體識為文章”則強調以個人器識作為文章内核。

4.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體認”“見識”等詞的區别:“體識”更側重先天禀賦與後天見識的結合,而非單純的知識積累或行為實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近義詞對比,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體識

體識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體”和“識”,其中“體”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而“識”則是一個廣義的部首。

部首和筆畫

“體”是一個獨立的部首,它表示身體的形态和結構;而“識”是一個廣義的部首,代表與知識、認知有關的含義。

整個漢字“體識”的總筆畫數是9畫,其中“體”的筆畫數是7畫,“識”的筆畫數是4畫。

來源

“體識”是由現代漢語詞彙組成的一個詞語,它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和現代語言使用的累積。

繁體

在繁體字中,漢字“體識”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體識”并沒有具體的寫法,因為它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的新詞。

例句

1. 運動是鍛煉身體的好方式,可以增強體識。

2. 閱讀是提升語文水平和識别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培養體識的一種方法。

組詞

體力、體驗、體悟、識别、識字、識破、識趣。

近義詞

認知、識别。

反義詞

無法體識、不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