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禀性和器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会稽 贺生 ,体识清远,言行以礼。” 唐 元稹 《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长於议论,用体识为文章,於朋友间好尽言。”
“体识”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ǐ shí,主要含义指禀性和器识,即个人的内在特质与见识能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多用于形容人的内在修养与智慧,如“体识清远”指品性高洁、见识深远;“体识为文章”则强调以个人器识作为文章内核。
需注意与“体认”“见识”等词的区别:“体识”更侧重先天禀赋与后天见识的结合,而非单纯的知识积累或行为实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近义词对比,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体识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它的拆分部首是“体”和“识”,其中“体”是一个独立的部首,而“识”则是一个广义的部首。
“体”是一个独立的部首,它表示身体的形态和结构;而“识”是一个广义的部首,代表与知识、认知有关的含义。
整个汉字“体识”的总笔画数是9画,其中“体”的笔画数是7画,“识”的笔画数是4画。
“体识”是由现代汉语词汇组成的一个词语,它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和现代语言使用的累积。
在繁体字中,汉字“体识”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体识”并没有具体的写法,因为它是由两个独立的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1. 运动是锻炼身体的好方式,可以增强体识。
2. 阅读是提升语文水平和识别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体识的一种方法。
体力、体验、体悟、识别、识字、识破、识趣。
认知、识别。
无法体识、不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