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紅草的意思、紅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紅草的解釋

(1).即荭草。《詩·鄭風·山有扶蘇》“隰有遊龍” 毛 傳:“龍,紅草也。” 朱熹 集傳:“龍,紅草,一名馬蓼。葉大而色白,生水澤中,高丈餘。”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荭草》。

(2).古時傳說中的一種瑞草。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草篇》:“紅草, 山戎 之北有草,莖長一丈,葉如車輪,色如朝虹。 齊桓 時, 山戎 獻其種,乃植於庭,以表霸者之瑞。”

(3).泛指紅色的草。 南朝 梁 江淹 《江上之山賦》:“見紅草之交生,眺碧樹之四合。”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七一:“紅草青林日半斜,閒乘小鳳出彤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紅草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核心層次:


一、基本釋義

指一類莖葉或花朵呈紅色的草本植物,尤指蓼科植物。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847頁)将“紅草”明确列為植物名稱,釋義為“草本植物,莖葉帶紅色”。


二、植物特征與别稱

  1. 植物學特征

    紅草多指紅蓼(Polygonum orientale),又稱“荭草”,高可達3米,夏季開粉紅色穗狀花,葉片寬大,全株呈紅綠色。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25卷,蓼科)記載其形态及别名“紅草”。

  2. 地域性名稱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福建、台灣),“紅草”亦指馬齒苋科的紅龍草(Alternanthera dentata),因其紫紅色葉片得名,常用于園林綠化。

    來源:《台灣植物志》(第2卷)提及民間對紅龍草的俗稱。


三、文學意象與象征

紅草在古詩詞中常作為秋日意象,象征蕭瑟與離情。

例證:

陸遊《秋日雜詠》:“紅草秋風老,黃花晚節香。”

來源:《全宋詩》(第42冊)收錄該詩,注解“紅草”為秋日衰草。


四、其他引申含義

部分方言中,“紅草”偶指茜草(Rubia cordifolia),其根可作紅色染料。

來源:《本草綱目·草部》載:“茜草,亦名紅草……可染绛色。”


應用提示:

在文學創作或植物分類場景中,需結合語境區分紅草的具體指代,避免與“紅花草”(紫雲英)等名稱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

“紅草”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不同語境和用途而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植物名稱(荭草)
    紅草在古代文獻中常指“荭草”(蓼科植物),如《詩經·鄭風·山有扶蘇》毛傳和朱熹集傳均有記載。荭草又稱“馬蓼”,葉大色白,多生于水澤中。

  2. 傳說中的瑞草
    唐代《酉陽雜俎》記載,紅草是山戎地區的一種瑞草,莖長一丈,葉如車輪,色如朝虹。春秋時期齊桓公曾植于庭中,象征霸主之兆。

  3. 泛指紅色草本植物
    在文學作品中(如南朝江淹、唐代曹唐詩文),紅草也指代紅色的草,用于描繪自然景觀。


二、植物學特征(苋科蓮子草屬)

現代植物學中,紅草的學名為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苋科蓮子草屬),主要特征包括:


三、藥用價值(需區分不同來源)

  1. 紅景天
    部分資料提到紅草指代紅景天(景天科),含紅景天苷等成分,具抗氧化、抗疲勞功效。但這一說法與其他來源存在混淆。

  2. 蓼科荭草
    中藥“紅草”也指蓼科植物紅蓼的全草,性味辛涼,有毒,可治風濕性關節炎、瘧疾等,但需遵醫囑使用。


四、文化意義與混淆


“紅草”含義需分三類理解:
① 古代文獻中的荭草或瑞草;
② 現代植物學中的觀賞植物(苋科蓮子草屬);
③ 中藥範疇的不同植物(需注意毒性及用法)。
建議根據具體場景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百請飽貯比興殘心承辦齒德崇谹蹴觸徂晖大米得虧颠逸堆堆鲂鳏蜰蛴趺鼻府守父子詭佞海錯駭觀咳氣河目海口緩解畫衣冠毀熸虎卧龍跳江蘇省腳孤拐假息借命階闼絕裙而去鵾柱轑陽聯鞭練實龍酹蒙化渺不足道奴虜皮燈毬蒲墩兒蹺騰起部丘甲人傑三言二拍搔動鲐叟提調鐵軸王條望諸君萬象更新為德不終偎冬侮罵下半截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