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宋案的意思、刺宋案的詳細解釋
刺宋案的解釋
民國初年袁世凱刺殺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國6*民6*黨領袖宋教仁連續發表競選演說,抨擊袁世凱政府,主張實行議會政治,引起袁的仇視。不久國6*民6*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勝,袁世凱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車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發了“二次革命”。
詞語分解
- 刺的解釋 刺 ì 用有尖的東西插入:刺繡。刺傷。刺殺。 暗6*殺:刺客。被刺。行刺。 偵探,打聽:刺探。 用尖銳的話指出别人的壞處:諷刺。譏刺。 尖銳像針的東西:芒刺。魚刺。刺叢。 刺 ī 象聲詞:刺地滑了一跤。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刺宋案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刺宋案”是民國初年(1913年)由袁世凱主導的一起政治刺殺事件,指國民黨領袖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的案件。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背景與起因
宋教仁作為國民黨代理理事長,主張議會政治和民主專政,在1913年國會選舉中帶領國民黨取得壓倒性勝利,計劃以多數黨組閣限制袁世凱權力。袁世凱為鞏固專制統治,暗中策劃清除政治對手。
2.事件經過
- 時間地點: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滬甯火車站檢票口遭槍擊,次日傷重不治。
- 嫌疑人:兇手武士英及幕後主使應桂馨被捕,兩人與袁世凱親信洪述祖、内閣總理趙秉鈞有密切聯絡。
- 調查結果:證據指向袁世凱為最終主謀,其意圖阻止國民黨組閣。
3.結果與影響
- 二次革命:案件引發國民黨與袁世凱決裂,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但南方各省缺乏統一行動,最終被北洋軍鎮壓。
- 政治格局:革命失敗後,袁世凱進一步集權,民國初年的民主嘗試受挫,北洋系與革命黨矛盾激化。
4.曆史意義
此案暴露了民初政治鬥争的殘酷性,标志着議會政治在中國的失敗,為後續袁世凱複辟帝制埋下伏筆。
如需進一步了解案件細節或二次革命始末,可參考來源網頁(如對政治背景的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刺宋案》這個詞是指中國古代曆史上刺殺宋朝皇帝或與宋朝相關人物的案件。下面是對這個詞的詳細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刺(部首:刀,筆畫:2)+宋(部首:宀,筆畫:3)+案(部首:安,筆畫:8)。
來源:《刺宋案》是指對宋朝的刺殺案件,這些案件可以追溯到宋朝時期。刺宋案是古代中國曆史上的一種犯罪行為。
繁體:刺宋案(繁體:刺宋案)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法中,刺宋案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是意義相同。
例句:他的罪行重大,被定性為一起典型的刺宋案。
組詞:暫無相關組詞信息。
近義詞:古代漢字中可能沒有和刺宋案完全同義的詞語,因為刺宋案是特指刺殺宋朝和相關人物的案件。
反義詞:和刺宋案相對的概念是維護宋朝統治的案件。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