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别;離别。《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諸貴人當徙居 南宮 ,太後感析别之懷,各賜王赤綬,加安車駟馬,白越三千端,雜帛二千匹,黃金十斤。”
(2).猶區分,辨别。《左傳·昭公八年》“今在析木之津” 孔穎達 疏引 三國 魏 孫炎 曰:“析别水、木以箕、鬥之間,是天漢之津也。”
“析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核心含義:
離别、分别
指人與人之間的分離,帶有情感色彩。例如《後漢書·皇後紀上》記載:“太後感析别之懷”,描述了馬太後因宮人遷居産生的離别之情。
區分、辨别
強調對事物或概念的細緻分辨。如《左傳·昭公八年》注疏中,孫炎通過“析别水、木”來解釋天象的劃分方式。
該詞未被收錄于現代常用詞典,若需使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或優先選擇“分别”“辨析”等更通用的近義詞替代。
析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析”是指解析、分析;“别”是指區别、辨别。綜合起來,析别的意思是通過解析和分析來區别和辨别事物之間的差異。
“析”字的部首是木字旁,表示與木材有關;它共有8劃。
“别”字的部首是口字旁,表示與口齒有關;它共有7劃。
“析”字最初的字形是由左右兩個木字旁組成,像一把斧頭砍擊到木頭上的形狀,表示解析、分析的動作。
“别”字最初的字形是由“宀”和“口”組成,表示有人在門口站着。
“析别”這個詞并沒有對應的繁體字,仍保持着簡化的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對于“析”字,古時候是用兩個木字旁構成,而“别”字在古代常常将它寫成“彆”。
1. 通過仔細的析别,我們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
2. 在挑選禮物時,要對不同年齡段的人進行析别,以買到合適的禮物。
析清、别具一格、析理、區别、别扭等。
區分、判别、辨識、辨别等。
混淆、混同、混合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