疋夫的意思、疋夫的詳細解釋
疋夫的解釋
古代指男性平民。亦泛指常人。《孔子家語·弟子行》:“疋夫不怒,唯以亡其身。”《北史·周紀下論》:“勞役為士卒之先,居處同疋夫之儉。”《新唐書·鄧世隆傳》:“我為天子,尚甘心疋夫邪?”
詞語分解
- 疋的解釋 疋 ǐ 同“匹”①。 疋 ǎ 古同“雅”,《爾雅》亦作《爾疋》。 疋 ū 腳。 筆畫數:; 部首:疋; 筆順編號:
- 夫的解釋 夫 ū 舊時稱成年男子:漁夫。農夫。萬夫不當之勇。 舊時稱服勞役的人:夫役。拉夫。 〔夫子〕a.舊時對學者的稱呼;b.舊時稱老師;c.舊時妻稱夫;d.稱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 與妻結成配偶者:丈夫。夫
專業解析
"疋夫"(也寫作“匹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普通的、沒有特殊身份或地位的男子,常帶有平凡、個體力量微小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 指代普通男性個體:這是最基礎的含義,指單獨的一個男子,區别于有官職、爵位或特殊社會地位的人。強調其身份普通、力量單薄。
- 常含謙稱或貶義:在語境中,可以用于自稱表示謙遜(如“我乃一介匹夫”),也可用于指代他人,帶有輕視其見識淺薄、能力有限或行為莽撞的意味(如“此匹夫之勇”)。
-
字源與構成:
- 疋/匹 (pǐ):本義指布帛的長度單位(一匹),引申為“單獨”、“一個”、“相配”、“相當”等義。在這裡,“疋/匹”取其“單獨”、“一個”的意思。
- 夫 (fū):指成年男子。
- 組合義:“疋夫/匹夫”即“一個(單獨的)男子”,強調其個體性和普通性。
-
文化内涵與用法:
- 與“匹婦”相對:常與“匹婦”(普通婦女)并稱,泛指平民百姓、普通男女。如“匹夫匹婦”。
- 強調個體與集體/國家的關系:常用來指代構成國家或群體的最小個體單位。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日知錄》),意指國家大事,即使普通百姓也有責任。
- 指代見識短淺或魯莽之人:如“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謀、單憑個人血氣之勇。
- 謙稱:古人常以“一介匹夫”自稱,表示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學淺。
“疋夫”(匹夫)主要指普通的成年男子,強調其身份地位平凡、個體力量微小。其含義可中性(指代個體),也可帶有謙遜或貶抑色彩(指見識淺薄、行為魯莽)。它是理解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級觀念和個體責任的重要詞彙。
引用參考: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辭源》(商務印書館)等權威辭書對“匹夫”條目的解釋。
- 文化内涵部分參考了經典古籍中的用例,如:
- 《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 《尚書·鹹有一德》:“匹夫匹婦,不獲自盡。”
- 顧炎武《日知錄·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後世演化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注意:由于“疋夫”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多用于書面語或引用古文,其理解需結合具體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疋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參考以下解釋:
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古代指男性平民,後泛指普通人或常人。例如《孔子家語》中記載“疋夫不怒,唯以亡其身”,強調普通人的克制之道。
- 詞源結構:由“疋”(讀pǐ,通“匹”)和“夫”組成,整體意為“單個的男子”或“獨身平民”,後延伸為普通人的代稱。
用法與例句
- 文獻引用:
- 《北史》提到“居處同疋夫之儉”,形容生活簡樸如常人。
- 《新唐書》中唐太宗言“我為天子,尚甘心疋夫邪”,表達身份與平民的對比。
- 現代用法: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他的舉止如疋夫般樸實”。
注意點
- 異體字關聯:“疋夫”與“匹夫”存在通假關系,二者含義相近,但“疋”在部分文獻中可能獨立表意。
- 權威性差異:需注意網絡釋義可能存在混淆,例如将“疋夫”誤釋為“腳步輕盈”,此說法缺乏古籍佐證。
如需更全面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傍靠闆帳錢壁經朝山饬正慈仁都轄斷峤對馬海峽敦美恩私縫兒副後高郵公母倆乖絕冠笄寡聞少見過闆撼頓回颿槌火宮胡問遂觭日究習九隕客卒誇诳兩曹離衡媚行彌事濘泥佩韋潛兵遷留鉗語起納青蠅吊客稔聞戎冠入貢繩束攝絲盒子收工熟貨蜀祿碩義殊趣司城思治搜慝肅函瑣結鐵窨透達違背問話下得去歇後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