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交下的意思、涕泗交下的詳細解釋
涕泗交下的解釋
眼淚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樣子。同“涕泗交流”。
詞語分解
- 涕泗的解釋 .眼淚和鼻涕。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六二:“ 齊景 升丘山,涕泗紛交流。”《南史·蕭鈞傳》:“﹝ 蕭鈞 ﹞年七歲,出繼 衡陽元王 ,見 高帝 ,未拜,便涕泗橫流。” 明 孫梅錫 《琴心記·
- 交下的解釋 俱下;齊下。《楚辭·九辨》:“霜露慘悽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濟。”《南史·任昉傳》:“ 永明 中, 遐 以罪将徙荒裔, 遙 懷名請訴,言淚交下, 齊武帝 聞而哀之,竟得免。”《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
網絡擴展解釋
“涕泗交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ì sì jiāo xià,其核心含義是眼淚和鼻涕一起流下,形容人極度悲痛或痛哭時的樣子。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
“涕”指眼淚,“泗”指鼻涕,“交下”即一起流下。成語通過直觀的生理反應,刻畫悲痛情緒的外在表現。
- 深層含義:
多用于描述因極度悲傷、痛苦或感動而失聲痛哭的狀态,強調情緒失控的場面。與“涕泗交流”同義,但“交下”更突出“同時流下”的動态感。
二、出處與例句
-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唐代孫棨的《北裡志·天水仙哥》:“全貪其重賂,徑入(南)曲追天水入兜輿中,相與至宴所,至則蓬頭垢面,涕泗交下。”。
- 曆史用例:
據記載,唐宣宗在祭祀前一日拜谒太廟時,“至憲宗室,捧斝而入,涕泗交下”,可見其情感之強烈。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或狀語,用于描寫悲痛場景。例如:“聽聞噩耗,他頓時涕泗交下。”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側重客觀描述,不含褒貶。
- 結構特點:
主謂式成語,古代漢語中常見,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四、近義詞與對比
- 同義詞:
- 涕泗交流(強調“交流”的持續狀态)
- 痛哭流涕(更口語化,情感程度稍輕)
- 差異:
“涕泗交下”更偏向書面化表達,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記載;而“淚如雨下”等成語更側重比喻,適用場景更廣。
“涕泗交下”通過生動的生理描寫,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適合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文本中渲染強烈悲痛氛圍。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考證,可參考《北裡志》及漢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涕泗交下的意思
《涕泗交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眼淚和鼻涕交流下來。形容悲傷或痛苦的時候流淚流鼻涕,非常難過。
拆分部首和筆畫
《涕泗交下》的拆分部首為水(氵)和口,其中涕的筆畫為8畫,泗的筆畫為8畫,交的筆畫為6畫,下的筆畫為3畫。
來源
《涕泗交下》是出自《紅樓夢》中的一句詩,表達了悲痛之極的境地。後來演變成成語,用來形容非常悲傷的情景。
繁體
繁體字寫作「涕泗交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涕泗交下的涕字有時寫作「涕泣」,泗字有時寫作「四」。
例句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不禁涕泗交下。
組詞
眼淚、鼻涕、流淚、流鼻涕。
近義詞
眼淚汪汪、泣不成聲。
反義詞
笑逐顔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