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到得的意思、到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到得的解釋

(1).等到;到了。 宋 楊萬裡 《辛亥元日送張德茂自建康移帥江陵》詩:“到得我來恰君去,正當臘後與春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有本事出幾兩銀子與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過丫頭過活卻不好?” 魯迅 《準風月談·各種捐班》:“到得 民國 ,官總算說是沒有了捐班。”

(2).亦作“ 到的 ”。與“不”連用,猶言至于。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楔子:“我若早有個兒子,也不到得眼裡看見如此。哎!這便是我沒孩兒的那個下場頭。”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一折:“若是肯慈悲啊,也不到的生患害。”《水浒傳》第二八回:“你便尋我過失,也不到得該死。”

(3).亦作“ 到的 ”。猶言及得,算得。 元 範康 《竹葉舟》第一折:“我做官的,身上穿的是紫羅襴……何等榮耀!你們出家的,無過是草木衣食,到得那裡!”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憑着我坐下馬,手中鎗,有萬夫不當之勇,料他到的那裡!”

(4).猶倒是。《古今小說·陳禦史巧勘金钗钿》:“ 田氏 道:‘我寧可終身守寡,也不願隨你這樣不義之徒。若是休了到得乾浄,回去燒個利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到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表示時間或狀态的到達
    指“等到;到了”,常用于描述時間推移後的結果。
    例句:宋代楊萬裡《辛亥元日送張德茂自建康移帥江陵》中“到得我來恰君去”,即“等到我來時,恰好你已離開”。
    延伸:在《警世通言》中也有類似用法,如“到得他無話,自然認錯”。

二、特殊用法

  1. 與“不”連用,表示“至于”
    用于否定句,強調某種情況不會發生。
    例句:元代楊文奎《兒女團圓》中“我若早有個兒子,也不到得眼裡看見如此”,意為“不至于落得這般境地”。

  2. 表示“及得,算得”
    多用于反問或感歎,表達對某事的評價。
    例句:元代範康《竹葉舟》中“你們出家的……到得那裡!”,即“出家人的生活怎能算得上(榮耀)”。

  3. 通“倒是”,表轉折語氣
    在部分方言或古白話中,可表示與預期相反的情況。
    例句:如“他平日懶散,到得考試時卻格外認真”。


三、現代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到得(dào dé)是一個動詞短語,常用于表示時間、地點、目的等方面的到達。到(dào)字的部首是刂,筆畫數為6;得(dé)字的部首是彳,筆畫數為11。這個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字義相對明确,具有實用性。 《到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有深厚的曆史淵源。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到字采用的是一種繁體字形,即「至」。而得字的古代漢字寫法則是「聶」。隨着時代的發展,這些字形經過簡化,形成了現今使用的标準字體。 以下是一些《到得》這個詞的例句: 1. 明天我将到得北京。 2. 他終于到得車站,卻發現已經錯過了末班車。 3. 必須付出努力才能到得成功的彼岸。 與《到得》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到達、到處、到時等。這些詞語都具有與到得相似的語義。 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到達、抵達等詞來代替到得,表示相同的動作和意義。反義詞則可以使用離開、遠離等詞語,表示相反的動作。 強調一下,段落标題應使用h标籤,而内容應使用p标籤,以确保文章整潔排版。希望以上相關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