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鞓紅的意思、鞓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鞓紅的解釋

(1).牡丹的一種。 宋 歐陽修 《洛陽牡丹記·花釋名》:“鞓紅者,單葉深紅花,出 青州 ,亦曰青州紅……其色類腰帶鞓,故謂之鞓紅。” 宋 陸遊 《栽牡丹》詩:“攜鋤庭下劚蒼苔,墨紫鞓紅手自栽。” 明 朱有燉 《風月牡丹仙》第一折:“姚黃魏紫馳名姓,鞓紅玉闆相輝映。”

(2).泛指深紅色的花。 清 曹寅 《客饋洋茶半開戲題》詩:“淺擘鞓紅皺纈開,半含寶氣脫珠胎。”

(3).指花色深紅。 宋 陸遊 《潺湲閣小立》詩:“水紋靴皺風初緊,花色鞓紅露未乾。” 清 姚燮 《韓莊閘舟中七夕雜詩得十三絕句》之一:“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鞓紅晚氣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鞓紅”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文學語境,具體如下:

  1. 牡丹品種
    “鞓紅”最初指一種深紅色的牡丹,源自北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的記載。該牡丹品種原産于青州(今山東境内),因花色與古代官員紅色腰帶(鞓)顔色相似而得名,故又稱“青州紅”。其特點是“單葉深紅花”,在宋代洛陽廣泛栽培,成為名貴品種。

  2. 顔色代稱

    • 深紅色調:由牡丹花色引申為對深紅色的通稱,常用于形容花卉、織物等。例如清代曹寅的詩句“淺擘鞓紅皺纈開”,即以“鞓紅”描繪洋茶花的深紅色。
    • 腰帶顔色關聯:古代皮革腰帶(鞓)常以紅帛包裹,唐末至元代流行紅鞓,這種特定的深紅色被命名為“鞓紅”。
  3. 文學意象
    “鞓紅”在詩詞中常作為意象出現,兼具色彩與象征意義。如陸遊《潺湲閣小立》中“花色鞓紅露未乾”,既寫花色之濃豔,又隱喻時光流逝的意境。

“鞓紅”一詞以植物為起點,逐漸擴展至色彩名稱和文學符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自然觀察與人文象征的融合。需注意其本義特指牡丹品種,後兩種含義為引申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鞓紅》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鞓紅》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一種深紅色的顔色。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形容鮮豔、鮮明的紅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鞓紅》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革”和“纟”,它的總筆畫數為20畫。

來源與繁體

《鞓紅》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但它在古代文學中已經有所出現。在繁體中,可以将《鞓紅》寫作「靭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使用簡化字之前,《鞓紅》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目前缺乏具體的古代文獻記載,故無法給出準确的古代漢字寫法。

例句

1. 她穿着一件鞓紅色的禮服,顯得格外妖娆。

2. 霞光透過雲層,染紅了天空,呈現出一片鞓紅色的景象。

組詞

1. 鞓紅綢:指用鞓紅色的絲綢制成的綢緞。

2. 鞓紅染:指使用鞓紅色的染料進行染色。

近義詞

1. 绛色:指一種深紅色的顔色,與鞓紅相似。

2. 朱紅:指一種亮紅色的顔色,也可形容鮮明的紅色。

反義詞

1. 青色:指綠色或藍色,與紅色相對立。

2. 黑色:指最暗的顔色,與紅色形成鮮明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