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就業的意思、就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就業的解釋

[obtain employment] 得到工作機會,參加工作

詳細解釋

(1).求學。《大戴禮記·曾子立事》:“日旦就業,夕而自省思。”《北史·高允傳》:“性好文學,擔笈負書,千裡就業。” 唐 元稹 《莺莺傳》:“伏承便於京中就業,進修之道,固在便安。”

(2).指得到職業,參加工作。 冰心 《晚晴集·從“五四”到“四五”》:“我的父親和母親都認為女孩子長大了也應該就業,尤其是我的母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就業(jiù yè)是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指個人通過合法勞動獲取報酬的社會行為,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一、基本釋義

指獲得職業并參與工作的狀态。具體指具備勞動能力的公民依法從事社會勞動,從而獲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行為。該釋義強調勞動關系的建立與維持,如:

“畢業後他順利就業于一家科技公司。”

(參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708頁,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8)

二、詞源與構詞解析

  1. “就”:取“從事、開始”之義(《說文解字》:“就,高也。從京從尤”),引申為“投身于”。
  2. “業”:原指古代記事木闆(《說文解字》:“業,大版也”),後衍生為“職業、事業”。

    二者結合形成動賓結構,字面意為“從事職業”,最早見于《魏書·高祖紀》:“工商雜役,盡聽就業”,指從事某種營生。

    (語源考據參考《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104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三、現代用法特征

  1. 主體廣泛性:涵蓋勞動者(如“高校畢業生就業”)、用人單位(如“企業擴大就業崗位”)及政策層面(如“促進就業政策”)。
  2. 社會屬性:與失業相對,體現個人社會價值與經濟保障功能,如“就業是民生之本”。
  3. 擴展詞義:
    • 靈活就業:非全日制、臨時性工作形态(如網約車司機)。
    • 充分就業:宏觀經濟學術語,指失業率維持自然水平的狀态。

四、近義詞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具體釋義可查閱紙質或官方電子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就業”指達到法定勞動年齡、具有勞動能力的人,通過合法途徑從事某種社會勞動并獲得相應報酬或收入的經濟活動。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構成要素

    • 勞動主體:需滿足法定勞動年齡(通常為16歲以上)且具備勞動能力。
    • 合法性:從事的工作需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如籤訂勞動合同、繳納社保等。
    • 有償性:通過勞動獲得貨币或實物報酬,區别于義務勞動或志願服務。
  2. 統計标準差異
    國際勞工組織(ILO)定義就業為:每周工作≥1小時并獲得報酬,或雖未工作但有固定職位(如休假、病假)。我國統計标準更嚴格,通常要求每周工作≥1小時且當月收入≥當地最低工資的1/3。

  3. 就業形式分類

    • 正規就業:籤訂勞動合同,享受完整勞動保障(如五險一金)。
    • 非正規就業:包括靈活就業(如網約車司機)、臨時工、自由職業等。
    • 隱性就業:未登記但實際存在的工作,常見于非正規經濟領域。
  4. 社會經濟意義

    • 對個人:實現生存保障、社會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提升。
    • 對國家:就業率是宏觀經濟“晴雨表”,與GDP、通脹率并列為三大核心指标。2023年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标為5.5%左右,顯示就業穩定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當前就業市場呈現“結構性矛盾”:一方面傳統行業崗位飽和,另一方面新興産業面臨人才短缺。政府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創業扶持等政策促進就業,個人也需通過終身學習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别人正在浏覽...

便給遍行賓鐵不屑一顧不學無術蠶繭紙草甸子汊河常祭長祖大辯不言待道丹芝調求鼎烹對比效應對膠多瑙河獨運匠心訛文範丹坊夫放湯幹國衮帶頭鍋煙鶴眼畫字回轼撩碧理據履繩馬屠配祭弸彋敲棋砌裡搭撒勤役七人臍脂自照雀鼠耗日表鋭悍愢愢埽愁帚誰信道疏頭澍澤肅然生敬汰然貼麻晚節不終窩留務本誣詞霞館獻費鄉賢祠瑕瑜滊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