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亭長的意思、亭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亭長的解釋

(1). 戰國 時,國與國之間為防禦敵人,在邊境上設亭,置亭長。 秦 漢 時在鄉村每十裡設一亭,置亭長,掌治安,捕盜賊,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滿的人充任。此外設于城内和城廂的稱“都亭”,設于城門的稱“門亭”,亦設亭長,職責同上。 東漢 後漸廢。《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 泗水 亭長。” 張守節 正義:“ 秦 法,十裡一亭,十亭一鄉。亭長,主亭之吏。”

(2). 唐 代尚書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設亭長,掌省門開閉和通傳等事務。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一:“ 唐 祕書省吏凡六十七人,典書四人,楷書十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亭長六人……世但知鄉村之吏謂之亭長,殊不知 唐 諸司多有之。尚書省,《志》雲:以亭長啟閉傳禁約。則知三省亦有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亭長”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基層職務,其含義和職責在不同朝代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起源

2.職責範圍

3.曆史演變

4.現代類比

5.著名曆史關聯

注:如需了解具體朝代制度差異或更多曆史案例,可參考《史記·高祖本紀》等文獻,或查閱、4、6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亭長》的意思

《亭長》一詞通常指的是在中國古代城市中負責管理亭子的官員。他們負責維護亭子的秩序、管理亭子内的事務,并監督亭子周圍的治安。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亭長》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亠”是雲頭部首,表示是與雲相關的事物,“長”是木字旁部首,表示植物。《亭長》一共包含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城市中的街道常常架設寬敞的亭子用于休息和避雨,同時官員被派駐管理亭子并維持秩序。由此,衍生出了“亭長”這個詞。在繁體字中,“亭長”分别寫作「亭」和「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亭的字形略有不同。它展示為「冖」(亠)上面一個豎 “|”(丨),“口”(一)下面是“大”字旁,“夂”(三點冬字底部)即代表亭。長字的字形相對保持不變。

例句

古代城市的亭長負責維護亭子秩序,同時管理周邊地區治安。

組詞

亭台樓閣、亭子、亭觀、亭亭玉立

近義詞

亭宿、亭主、亭吏

反義詞

亭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