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用棉織品制作的戰衣,用以護身。《清史稿·誠毅勇壯貝勒穆爾哈齊傳》:“被棉甲者五十,被鐵甲者三十。”
棉甲是古代用棉織品制作的護身戰衣,其發展和特點如下:
1. 定義與功能 棉甲是一種複合材質的防護裝備,外層為棉布或棉絮,内襯鐵片并用銅釘固定,主要用于抵禦冷兵器和早期火器的攻擊。其核心功能是通過棉織品的緩沖作用和金屬片的剛性防護相結合,提升士兵生存率。
2. 曆史演變
3. 材料與工藝 采用7-10斤棉花經浸水壓實、反複捶打制成硬質棉胎,配合鐵制甲片(厚度約1-3毫米),用約600枚銅釘綴合成甲。這種工藝使單件棉甲重量控制在15-20斤,兼顧防護性與機動性。
4. 軍事優勢 對比傳統鐵甲,棉甲具有三大優勢: ① 造價僅為鐵甲1/3,適合大規模裝備; ② 寒冷地區可兼具禦寒功能; ③ 表面棉層能有效緩沖早期火槍彈丸沖擊。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完整演變過程可查閱《中國兵器史稿》等專著。
《棉甲》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指的是用棉花制成的衣甲。棉甲是一種保暖防護用品,常用于寒冷地區的冬季或戶外活動。
《棉甲》的拆分部首為木和衣,其中木字部表示該字與木相關,衣字部表示該字與衣物相關。根據這兩個部首的位置可以确定《棉甲》這個詞的讀音。
《棉甲》的筆畫數分别為4畫和5畫。棉的拼寫為4畫,甲的拼寫為5畫。
《棉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為了抵禦寒冷,使用棉花做成衣物,以保暖。隨着時間的推移,棉甲逐漸成為一種防寒保暖的常見裝備。
《棉甲》的繁體字為「棉甲」,拼音為「mián jiǎ」。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棉甲》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然而,由于沒有具體的古代文獻作為參考,很難準确描述古代漢字的寫法。
1. 他穿上了厚厚的棉甲,抵擋住了寒風。
2. 冬天到了,我需要購買一件新的棉甲來保暖。
3. 快穿上棉甲,否則你會凍壞的。
棉衣、棉褲、棉鞋、棉襖、棉手套、棉帽
冬衣、棉服、羽絨服、保暖衣
薄衣、夏裝、薄裝、清涼衣
【别人正在浏覽】